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大漠铁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码相机分类及摄影技巧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361#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横向追随拍摄
  横向追随也叫平行追随,它是捕捉动作、模糊背景、突出主体、渲染气氛、表现动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拍摄方法。
  当运动员的前进方向与拍摄者之间形成平行状态时(斜向、垂直状态皆可),就构成了横向追随的拍摄条件。
  横向追随的拍摄方法是:拍摄者的照相机镜头跟随动体,并与动体保持相同的速度向一个方向移动。当动体进入理想的拍摄点和拍摄时机时,轻轻按动快门。在按动快门的同时和按动快门之后,照相机要始终和动体保持相同速度移动。由于照相机跟随动体向背景的反方向移动,所以照片上呈现出许多流动的线条,而快门速度越慢,流动线条越明显。照片上的动体由于和照相机的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基本保持一致,所以形成清晰的结象。整个照片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动感效果。
  运用横向追随法拍摄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照相机的移动速度一定要和动体和移动速度始终保持一致。
  2. 照相机的移动要在一条水平线上跟随动体移动,不能前后左右的晃动。
  3. 按动快门要轻,时间不能过早或过晚,一般说在平行追随时以和动体在75度角到85度角之间按动快门为宜。
  4. 按动快门的时间应该是动作的高潮。
  5. 快门速度应根据动体的移动速度和你所要追求的拍摄效果确定,一般应在1/15秒~1/60秒之间,最快不能超过1/125秒。
  6. 要充分利用现场的光线效果,采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2#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体育摄影的画面构图
  拍摄体育照片也和拍摄其它照片一样,要时刻注意照片画面的构图。
  体育比赛是在快速多变的情况下进行的,作为一个现场拍摄者,要在一瞬间完成合理构图,的确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因为比赛中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去仔细考虑,而且也没有机会去过多地考虑。只能根据拍摄者所在的位置、场上的具体情况、周围的环境和光线、所使用的镜头焦距的长短、横竖画面的布局、照片的色调处理等等诸多因素加以考虑和快速取舍。 (例图摘自新浪奥运网站)
  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在平时加强这方面的修养,要有意识地去练习。而在现场,则要根据比赛中的情况作到随机应变。
  一般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构图:
  1.主体要突出、清晰。无论用什么技法进行拍摄,都要保证主体的突出和清晰。
  2.人物和环境的搭配要合理,要以人为主,决不能暄宾夺主。
  3.大胆创新,使照片以新、奇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3#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运动摄影中快速对焦技巧
在体育摄影中,对焦是一门很难掌握的技巧,这是因为体育摄影的被摄对象都具有很强的动感,速度很快,它不大可能允许你去慢慢地琢磨,精益求精地对焦。专业的体育摄影记者都是采取追踪对焦:他们不断改变焦距,随时让竞赛者在取景框中保持清晰的影像。但是,这项技巧初学摄影者是很难练得炉火纯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4#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容易的方法就是借助于相机上的自动对焦系统。虽然自动对焦系统可以迅速地对好焦点,但如果使用方法有误,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用。也就是说,只有把被摄体恰到好处地留在取景窗中央的测距框内,才能达到准确对焦的目的。要是相机配备的镜头焦距不是很长,视角较大,把运动的被摄体安排在取景框中央的测距框内,还算容易;如果相机所配备的镜头是200毫米以上的长焦距镜头,由于视角较小,既要追踪被摄体,又要对准测距框,可能会感到很吃力。为了适应这种场合,不妨改变上述习惯,可暂时不考虑取景框的范围如何,只利用测距框追踪被摄 体,这样在感觉上可能会轻松一些。假如想把被摄运动员拍在画面中央以外的位置,而且还要利用自动测距系统时,应该利用对焦自动锁定装置,让焦点固定住。要是被摄体呈激烈移动状,时间上不容许利用锁定装置,而构图又非要求把被摄体摆在画面中央以外的位置不可,此时就必须解除自动对焦,而改为手动对焦。
  拍体育照片时还有一种常用的对焦方法,那就是陷阱调焦,即当被摄体进入预定焦点时随即按下相机的快门。一些先进的相机就具有这类性能。陷阱调焦很适用于体育摄影,如用此方法来拍摄跳高运动员飞过横杆的动作就十分理想。拍摄时,可以先把焦点调在运动员可能越过横杆的某一点,然后把焦点锁定,使其不再前后移动,最后视运动员飞越横杆时的情况按下快门,即可拍摄到清晰度很高的照片。
  值得一说的是,如果被摄体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如赛车,我们在运用陷阱调焦技巧时,还必须提前按动快门。也就是说应该在主体抵达这个地点之前的一刹那按下快门。提前按快门,可以弥补按下快门到快门实际打开之间的那段时差。当然,目前某些先进的自动对焦相机的对焦能力已赶得上赛车的速度,即使赛车是以最高速度从画面上横向疾驰而过,也可以把它拍下来。如果你在拍摄前不清楚运动物体会经过哪一点,只知道会通过某一区域,那么可以用区域对焦方式,拍摄时尽可能用高感光度胶卷,根据光线条件和胶片感光度,尽量使用小光圈。对焦时,根据镜头上的景深表,让这一区域处于景深范围之内,把确切的焦点对在这一区域靠近相机一方的1/3处,因为前景深小于后景深。如此操作,就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要是运动员出现在较远的距离上,可以采用超焦距的方式拍摄。从镜头上的景深表中可查出与拍摄时采用的光圈相应的景深范围,然后转动调焦环使后景深标志对准调焦环的无限远标志,这将使你在所使用的光圈下获得最大的景深。如果被摄的运动员将有规律地出现在几个远近不同的区域,可用纸带做一个圈,装在距离环上,最好用白色纸,上面设置几个特殊区域的标记,在拍照之前只要按照标记调焦,就可十分迅速地确定焦点位置,根本不用通过取景器对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5#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焦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求得高质量的影像,焦点清晰是墓本的要求。但对初学者来说,要求每张照片都能焦点清晰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影响焦点清晰的因素有许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就很难获得清晰的影像。以下是几个保持焦点清晰的好方法,供初学者参考:
  1.防止震动。震动会使照片中的影像晃动模糊,即使原先对焦十分准确的影像,也会因此而影响结像的清晰度。产生震动的原因一般有两个:
  一是照相机震动,即在按下快门时,照相机由于把持不稳而产生晃动。
  二是主体移动,也就是在镜头快门开启的瞬间,被摄主体自身处于运动状态,而快门速度不够高,没有凝固住动态,因此出现影像模糊情况。
  要避免照相机震动,可以从三方面采取措施:①将照相机装在三脚架上,稳定照相机。如果受拍摄条件的限制,无法支撑三脚架,也可改用独脚架。②提高快门速度 (一般采用 1/250秒的快门速度),就能减弱照相机震动产生的影像晃动。③采用正确的持机方法。在不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持机的姿势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照相机的稳定。要克服被摄主体自身的动态模糊,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提高快门速度,只要条件许可,快门速度越快,效果越好。
  2.不要片面追求小光圈。初学者认为小光圈会增加景深,一定会使影像清晰,因此,他们往往不分场合,把光圈收得很小,特别是在对焦没有把握时,更相信小光圈能助其一臂之力。但是这样做的最后结果常常不理想,因为采用小光圈会导致降低快门速度,并因此引发照相机震动。所以,片面追求小光圈不是上策,正确的做法应是积极使用高速快门和三脚架。
  日本摄影家小久保善吉在调焦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办法。每次拍摄时,他都要背上三台相机,各台相机的焦点确定为:距自己所处位置10米远的,用100毫米变焦镜头,焦距100;距离20米远的,用200毫米变焦镜头,焦距200;距离30米远的,用300毫米变焦镜头,焦距300。他认为,这样拍摄时不必分心去调整焦距,可以根据目测结果判断该用哪架相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6#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运动项目的拍摄技巧
一、田径游泳项目
1.赛跑:赛跑分短跑、中长跑、长跑、接力跑、跨栏跑等。
  (1)短跑。短跑的起跑姿势健美有力,宜用低用度、侧方向拍摄,注意不要让运动员前后重叠。发令桥声一响,运动员右腿冲出、左腿刚蹬离地面的瞬间是十分富有表现力的。宜用85-135mm的镜头,快门速度1/250秒。终点种线是短跑的精彩瞬间,可用1/50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点较灵活,在终点线侧前方、正前方,高角度、低角度都值得一试。

     (2)中长跑。中长跑在起跑两三秒钟后,运动员便密集争抢内道,使用250mm左右的镜头,从前侧方能拍出具有中长跑特点的热烈争抢场面。中途可在弯道处拍摄运动员跑成的长龙状,也具有中长跑特点。

     (3)长跑。拍摄长跑的较好时机是在起跑后200米左右,这时运动员跑成纵队形,可用高角度拍摄。对运动员众多的越野长跑,用长焦镜头拍摄起跑的大场面也十分壮观。

     (4)接力跑。抓取传递接力棒的瞬间是拍摄接力跑的特色。宜用135mm左右的镜头,1/250秒的快门速度,也可采用追随拍摄法。要了解运动员是左手接棒还是右手接棒。左手接棒在左侧拍,右手接棒在右侧拍。
     (5) 跨栏跑。很显然,运动员跨栏的瞬间是跨栏跑最富有表现力的瞬间。宜用低角度拍摄。运动员左腿跨栏宜在他行进方面的左侧拍;反之,宜在右侧拍。表现跨栏运动员的激烈竞争宜在第一栏侧前方;表现优胜者则宜在最后一栏的侧前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7#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2.跳跃:跳跃运动主要有跳高、撑杆跳高、跳远、三级跳远等。
     (1)跳高。运动员跃上横杆之际是跳高最富有表现力的拍摄瞬间。宜用135mm左右的镜头,1/250秒快门速度。拍摄点对背跃式跳高可在运动员起跑的同一侧,并用高角度拍出运动员过横杆时的脸部神态;对采用其他姿势跳高,宜在横杆侧后方,并用低角度仰拍,强化运动员腾空而起。对创记录的高度,还应注意把高度指示牌摄入画面。注意“提前量” 对跳高是十分重要的。

     (2)撑杆跳高。撑杆跳高最好是拍摄运动员手撑撑杆正在过杆或人已过杆、双手刚放开撑杆的瞬间。拍摄点宜在运动员起跑的同一侧,距横杆4米左右,用80mm左右的镜头拍摄。撑杆跳高的另一理想瞬间是在运动员刚起跳离地的瞬间,这时撑杆被弯曲,画面极富动感。

     (3)跳远。较能表现跳远特点的是运动员跳起腾空的动作,尤其是在刚刚腾起时,容易拍到姿态优美的照片。拍摄点位于正前、侧前均可,宜用中焦镜头,1/250秒。运动员双腿刚插入沙坑的落地瞬间,沙花四溅,也能拍出生动的照片。
     (4)三级跳远。三级跳远也宜拍摄跳起腾空的动作,拍摄点可选在第三跳地段,这样也能拍摄前面两次跳跃的姿势。第二跳往往是三级跳远较有代表性的动作。
3.推掷:推掷运动主要有铅球、铁饼、链球等。
     (1)推铅球。推铅球最富有表现力的瞬间是运动员弯腰曲体、转身曲体的滑步动作。其次,预备的姿势,将铅球推出的瞬间也是值得拍摄的。宜用135mm左右的镜头,快门速度1/250秒。
     (2)掷铁饼。拍摄掷铁饼可选择运动员预摆姿势、旋转动作和铁饼刚出手的瞬间。
                  
     (3)掷标枪。标枪运动有代表性的瞬间是运动员手持标枪、大步冲向投掷线时的交叉步动作。在这种交叉步中会出现两脚均脱离地面的腾空姿势,这是拍摄标枪运动的好时机,可位于运动员侧方或侧前方拍摄。

     (4)掷链球。掷链球时有保护网以防伤人。只能隔网拍摄,宜用50至80mm的镜头,1/500秒。使用大光圈使隔网虚糊有利突出主体。链球运动员有两个姿势值得拍摄,一是作旋转时的动作,二是掷球出手之际。
3.游泳:游泳分自由泳、蝶泳、蛙泳和仰泳等,各种姿势均有其特点,但特写镜头对各种游泳来说往往是较为理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8#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拍摄自由泳的相机位置宜选择在运动员头部转出水平吸气的一侧拍摄点越低越好,有助于充分表现运动员的脸部神态和水花,拍摄自由泳的最好时机常常是运动员游到摄影者正前方、手臂划出水面刚要向前摆动的瞬间。

     蝶泳的动作最富有动感,运动员越出水面向前腾跃的瞬间是最适宜拍摄的,动作漂亮,犹如蝴蝶展翅。拍摄点以正前方为宜。
     蛙泳动感最弱,运动员的身体极大部分始终浸在水中,较好的拍摄时机是运动员抬头吸气之际,正前方或正前稍侧的方位均宜拍摄。
     仰泳宜有高角度拍摄,有助于充分展现运动员的姿态。仰泳运动员在游到池边转身调头游去的瞬间也是富有表现力的。
     游泳运动员站在出发台,随着发令枪声跃向池中的空中腾跃,能拍出精彩的照片,拍摄点宜在出发线前侧方15-30米的位置,以低角度拍摄,可强化运动员的跳跃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9#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五大球类项目
     1.篮球
     篮球比赛的理想拍摄点,一是在场外离篮6米左右处,二是在观众席面对罚球线的前排座位。这些位置对拍摄具有篮球运动特点的投篮、切入、盖帽、争夺等动作都较便利。

     一只35-105mm的变焦镜头几乎能应付篮球运动的各种拍摄需要。当你准备抓取在篮框上投篮、封篮等镜头时,可预先聚焦于篮框,以便全神贯注于抓拍精彩的是。快门速度宜用1/250秒以上。

     2.排球  排球运动的发球、传球、垫球、扣球、拦网、鱼跃或侧倒救球等动作,都是具有排球运动特点的拍摄机会。拍摄扣球和拦网宜在距网2-3米的边线外,采用低角度仰拍,可强化运动员的腾空高度,如以表现扣球为主时,拍摄点宜在扣球队员的场地边线外,如以表现拦网为主时,在任何一方的场地线外均宜。快门速度宜用1/250秒以上。

3.足球
     足球球门两侧7米左右处是足球运动的较好拍摄点,能使你获得较多的拍摄良机。例如,进攻队员的凌空射门、倒勾射门、头顶甩球、防守队员的阻挡拦截、守门员的鱼跃扑救、双方运动员的头顶脚踩的争夺等等,这些都是足球运动值得拍摄的精彩瞬间。拍摄足球比赛的相机镜头以85-250mm最为常用,快门速度宜用1/250秒以上。

     4.羽毛球
     羽毛球运动员高跳扣球的动作幅度大,健美有力,是表现羽毛球运动的典型画面之一,宜以低角度拍摄,以强化运动员的腾空感。拍摄点宜在边线两侧三四米外,拍摄运动员正手扣杀动作时,对右手握拍者宜在他的右侧拍摄;反之,则在左侧拍摄。此外,羽毛球运动员救球、扑球等动作也往往十分精彩。拍摄双打则宜表现出运动员的默契配合,应拍出双打的特点。选择深色背景有助于羽毛球在画面上得到醒目表现。拍摄双方运动员的全景则应选择高角度。
     5.乒乓球
     乒乓球运动的速度快,战术变化多,风格、打法各异,因上,要注意了解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拍出乒乓球运动员的个性。运动员的发球、接发球、攻球、衬球都能拍出理想的画面,宜多用中景表现,如把双方运动员摄入一幅画面,效果往往欠佳,因为画面大部分被乒乓台所占,运动员就显得不突出。

     中焦镜头是拍摄乒乓球运动的常用镜头,1/250秒的快门速度较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0#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九类体操项目
     体操运动中有单杠、双杠、吊环、鞍马、跳马、自由体操、高低杠、平衡木等。体操运动员的健美姿势使这项运动成为深受摄影者偏爱的拍摄对象。

     1.单杠
     单杠运动是由不停顿的各种动作构成,其中值得拍摄的分腿绕杠、反握转肩向前大回环、直体空翻转体720度下等都是单杠运动的优美动作。拍摄点宜在单杠侧前方、距杠5米左右。

  2.双杠
     双杠的整套动作中包括摆动、杠上杠下的脱手动作、单臂倒立等姿态,其中的前摆转体、后空翻转体360度下、前空翻下等都是很健美的镜头、拍摄双杠运动宜在双杠的两侧采用仰角拍摄。

  3.吊环
     吊环以表现人体刚健有力为主,如运动员的直角十字、水平十字、侧十字以及回环和各种下环法都能表现出吊环运动的高难度。拍摄正、侧、倒十字悬垂,宜用正角度;拍摄水平十字、回环、下环法等动作宜用侧角度。
  4.鞍马
     鞍马运动由摆越、全旋、交叉和转体等动作组成,其中较优美的劝作有交叉、马端侧撑全旋、直角入等。拍摄鞍马宜用中焦镜头,以免摄距近而导致运动员变形。
     5.跳马
     男子跳马有燕式腾越、屈体腾越、近端腾越、手翻转体360度等;女子跳马有手翻第一腾空转转体、第二腾空推手后的屈体、转体或空翻等,运动员上马的动作转眼即逝,可预先聚焦于“马” 上,拍摄点以侧前方为常用。

6.自由体操
     自由体操运动员在12米见方的地毯上活动范围较大,时而跑动,时而翻腾,各种空翻、跳步、劈叉、鱼跃等动作都是值得拍摄的。由于自由体操的动作变化快而急速,故宜在事先了解的基础上,在预定方位等侯拍摄瞬间的到来。

   7.高低杠
     高低杠运动员的穿杠摆越和各种下杠法的姿态优美,能拍出许多精彩的画面,如屈体摆越高杠、高杠穿出接低杠、绷杠转体360腾越下、高杠后空翻成悬垂等。拍摄点宜选在杠侧或侧前方。

  8.平衡木
     平衡木运动员在宽仅10厘米的独木上作跳跃、倒立、旋转、手翻、空翻等各种优美动作,无论动态、静态都有许多造型优美的姿势可以拍摄。拍摄点通常宜在平衡木侧位,低角度拍摄空翻可强化运动员腾空感。

  9.艺术体操
     艺术体操是一种新起的体育项目,以舞姿优雅的艺术技巧著称。艺术体操运动员使用五种简单的器械:彩带、藤圈、绳子、球和棒。在场内拍摄艺术体操宜用低角度,以避开周围的广告牌,在观众席上使用200mm左右的镜头俯拍也能产生极漂亮的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1#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上运动拍摄
飞溅的浪花、阳光照射在鲜艳服装上产生熠熠的反光、身体剧烈的水上活动都是激动人心的动体摄影的题材。近年来,水上体育运动的发展为致力于创造性使用照相机的人提供了许多拍摄机会。

  和通常的看法恰恰相反,动体摄影不一定总是需要使用长镜头。实际上使用相当简单的摄影器材,拍摄划皮舟、驾快艇、赛船、沙洲风帆、急流冲筏以及冲浪等体育活动,都能产生引人注目的照片。

  300毫米或更长的镜头价格昂贵,而且大重。同时,要获得良好的效果,长镜头在使用上比短镜头更需要精确对焦。

  我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短镜头的秘诀是尽可能地接近被摄体。有时。这就意味着要进到冰冷的水中,双膝跪着拍摄。同时也要而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前景的一个人物身上,而让观众和其他运动员处于背景,那是特别实用的。

  如果一个专门的运动项目要在一个固定的跑道上进行时,我通常事先予测好距离,选择几个最好的预先调焦点。选用几个不同长短的镜头,可以达到不同效果。

  切记,要拍摄好的水上运动照片不一定总要使用高速快门,模糊一点的照片往往能表达出被摄体强烈的动感,而整幅都清晰的照片则不能。然而,要掌握这种技巧就得弄清是采用多大的模糊程度恰到好处,这最好从实际经验中体会掌握。这种技巧还取决于你所拍摄的是何种体育运动、所用镜头的焦距长短、以及动体与拍摄角度的大小。快门速度低于 1/60秒时,结果是很难预料的,但它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可以拍摄出很漂亮的具有特殊效果的照片,这些照片几乎很象是一幅幅油画。当使用较长时间的曝光,把相机放置在稳定的三脚架上时,拍摄出的流水照片看起来也很美。

  另外一种技术是使用1/125秒或再快一点的速度,进行追随摄影。用这种方法拍摄出的照片,被摄物体相当清晰,但背景会呈现出模糊的条纹。为使快速的流水凝住,通常至少要把快门速度调到 1/500秒。

  特别是当使用稍长的镜头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时,要想精确对焦是很困难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对被摄体的某点预先对焦或追随调焦来解决。前种技术简单易行并适合于不同的情况。后一种技术较难于掌握,而且要不断调整焦点,以便被摄体无论逼近或离开时都能清晰。如果你使用普通的螺旋式调焦镜头,在你感到没有熟练掌握之前,对这种技术要进行实习。如果你使用的是200毫米焦距或更长的镜头,就更要进行技术练可了。应注意的是,如果你使用的是不同厂家的镜头,那么有的镜头是顺时针分向调焦的。有的是逆时针方向调焦,这时就要确保你所使用的所有镜头都是向同一方向调焦的。否则,在运动高潮时,就可能把调焦方向搞混,错过最宝贵的拍摄时机。

  一个体育摄影师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本领是能够预见到动作的高峰。卡蒂埃一布列松称这是“决定性的瞬间”。能够识别这种高峰的本领是通过你对所要拍摄的运动进行周密细致的观察而积累起来的。我体会到,静心坐下来,对所要拍摄的那类照片进行周密的构思。并对拍摄前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所估计是至关紧要的。这样就不会使你拍摄一些记录性的照片。还可以在拍摄前画几张草图,对你所预期要取得的效果进行一番斟酌,这也是特别有益的工作。

  我认为,思想准备至少和选择适当的摄影器材一样重要。做好思想准备不但能使你捕捉到意外的场面,而且还能使你克服在恶劣环境中会遇到的困难。甚至带不带雨靴和雨伞对成败都有很大的关系。有时携带一个相机防水罩能预防相机被水溅湿或浸泡。诚然。一个专业摄影师最好购买一个结实的防水罩,如果不经常使用,可以买一个用聚乙烯做的相当廉价而又灵活的防水罩。我发现这种防水罩既耐用又不易从手中滑落。有一次,在赞比西河拍摄急流冲筏运动时,我的相机就幸免遭灾。

  现在谈一谈如何确定正确曝光。不幸的是,自动TTL测光表很容易因水面的反射光而造成曝光不足。当将偏振镜调到理想方位时,偏振镜能减少某些讨厌的反射光,而且还能增加色彩饱和。另外,你使用手持曝光表能够测取到入射光的读数,也可以测取手背的反射光读数;并按1/2-2/3档增加曝光。如果使用偏振镜,不要忘记增加必需的曝光补偿。(增加 1/3挡)通过手动调节TTL测光表测取手背的反射光读数,你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如果你的相机上的测光表只能自控,你可以比较手和景物的读数,然后,适当地调整曝光。在这种情况下,不再需要曝光补偿,因为偏振镜已经装到镜头上了。

  水上摄影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这篇文章只能涉及点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2#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舞台拍摄
前言:

  舞台拍摄往往是专业级相机的统治领域,无论是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方面,一般在进行舞台拍摄的时候优先选择专业级单反相机。毕竟,单反相机的对焦速度、高感光度细腻表现力、快门延迟、大光圈镜头的进光量等都是消费级数码相机可望不可及的。


  所以我们在论坛上询问消费类机的舞台拍摄技巧时,得到的回答往往可以总结为一个字“难”!不过,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所持的相机都是消费级,而舞台拍摄也是这个群体经常遇到的拍摄场景之一,记录下舞台上精彩的每一个瞬间也是我们手持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摄影爱好者的愿望之一。难道舞台摄影真的是消费级数码相机的禁区?消费级数码相机真的是没有可能拍好舞台摄影?



  相对于单反数码相机而言,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劣势在于:
  1、对焦速度慢;
  2、高感光度的细腻表现力不够,在高iso下画面粗糙;
  3、快门延迟太慢;
  4、光圈不够大,影响进光量。
  这些相对于消费级数码相机来说可以认为是“硬伤”的了,所以不要指望能从相机本身的质量上面来改善,只能通过一些技巧来降低这些劣势。
1、器材的选择:
    在消费级数码相机里面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型号的,各大厂家的旗舰级消费机都会有不错的表现,在拍摄舞台的时候舞台光线往往偏暗,这时对相机镜头的进光量要求就比较高了,所以就要尽量选择一些拥有大光圈镜头的数码相机,比如奥林巴斯的c5060、索尼的f717、f828等。另外由于拍摄舞台的时候距离拍摄主体比较远,有时候需要拍摄演员的面部表情、动作特点等特写,普通的3倍光学数码相机就显得鞭长莫及了,目前很多相机都配置了5倍、8倍甚至10倍、12倍的长焦镜头,短至5倍光学变焦的索尼f717,长至12倍光学的松下fz10,都在中长焦相机的范围之内。
    有些长焦相机甚至配置了防抖功能,比如佳能s1、松下fz10等都具有is或者ois防抖功能,还有柯尼卡.美能达a1、a2的as防抖功能,在防止拍摄手持振动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打开防抖功能之后会降低相机的快门速度,在昏暗的舞台环境之下相机的快门本来就不够高,但打开防抖功能之后恐怕会使不断运动的舞台主体更加模糊。

相对于专业单反相机而言,使用消费级数码相机进行舞台拍摄难度很大,但是也是不是没有可能拍好。
    由于舞台的光线往往较暗,所以在辅助器材方面,很多人考虑使用闪光灯。不过在舞台拍摄的时候使用闪光灯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首先使用闪光灯的时候会影响现场气氛,在一些比较正式的演出当中甚至可能被驱逐出场。另外,若用闪光灯进行拍摄,会使舞台前面的演员显得亮,背景暗,表现不出背景的特点;而且,用闪光灯拍摄,演员呈现顺光照明效果,形象显得平淡而无立体感。所以,在演出进行过程中拍摄舞台照片,应该利用舞台上原有的照明灯光。这样,如何掌喔正确的曝光,就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前期准备工作。
    增距镜可以拍摄更近距离的画面,广角镜可以获得大场面大冲击力效果,这两者在拍摄一些特殊效果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不过使用增距镜之后会减小相机镜头光圈,影响进光量从而降低快门速度,这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三脚架由于可以使相机更加平稳而被一些摄影者在舞台拍摄的时候大量使用,但是由于三脚架改变位置的不便性又局限了构图的灵活性,所以如果一定要保证相机的稳定性的话,笔者建议使用独脚架代替三脚架,这样即可以使相机在拍摄过程中更加平稳的同时又不会对移动灵活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不会占据太大的空间。
2、前期准备:
    一般来说,在正式拍摄之前必须确定好三方面的问题:主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一、要把自己想拍摄的节目、想拍摄的某位演员或者某个重要场景确定下来,这样拍摄才有目的性。
    二、预先选择好拍摄的位置,一般来说最佳的拍摄位置在第四排左右,这样的距离不会因为距离太近角度太仰,又不至于距离太远而拍不清楚演员。
    三、调整好相机的参数:一般来说必须调整好相机的白平衡、掌握相机的安全快门、以及手动对焦时的大概对焦距离等参数。


3、实拍体验:


    这是在广东教育学院拍摄的一次以“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为主题的综艺类演出,采用大广角的角度拍摄的整个画面突出了演出的主题以及整体舞台效果 。



    这是笔者使用索尼f707数码相机对舞台演员进行半身拍摄的,在拍摄的时候距离主体大概15米,使用了外接增距镜头。当时相机的感光度使用了最高的iso400,加上最长焦段的f2.4大光圈,所以快门可以达到1/80秒,可以比较好地凝固演员的动作。但是由于增距镜的使用,画面的下部出现了色散现象,影响画面质量。高感光度可以提高快门速度,更好地凝固演员的动作,但是同时也使画面的躁点更加明显。测光方面对准演员主体使用了中央重点测光,所以拍摄主体的曝光正常,背景为黑色更能衬托出主体,使主体更加突出。白平衡方面使用了自动白平衡,以更好地保持现场的光线效果。



    由于现场组织者允许使用闪光灯,所以笔者在拍摄的时候尝试使用了闪光灯,不过效果不是很理想。这张照片使用了sony f1000外置闪光灯拍摄,当时演员的动作幅度比较大,速度比较快,使用外置闪光灯可以更好地凝固演员的动作,但是同时让画面出现了偏色(与上一张图片比较)。不过这算是一张比较成功的照片了。


    这是一张由于使用闪光灯而造成的废片。由于当时距离舞台比较近,拍摄角度仰角过高,闪光灯的近距离使用使拍摄主体严重过曝,脸部细节丢失。同时由于闪光灯的光线比较平,没有立体光使主题演员的脸部光线平实,没有立体感。同时闪光灯的光线使拍摄主体的阴影投射到背景人物上面去,这是舞台本来就没有的效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本来效果和美感。



    舞台拍摄对演员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的捕捉很重要,不过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对焦速度比较慢,再加上笔者拍摄的时候是在相机最长焦段加上增距镜进行拍摄,另外现场光线不足又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了相机的对焦速度,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使用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是比较困难的,容易造成对焦失败,手动对焦功能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由于演员当时呈跪姿,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不会改变位置,所以有充分的时间供笔者进行手动对焦,对焦完毕之后笔者使用了连拍以捕捉演员的表情以及动作。拍摄一些运动量不多的节目时比较容易对焦,但有一些节目比如舞蹈,演员的动作很快,如果在按快门时临时对焦,不仅来不及,往往还会失掉准确的拍摄时机,抓不住生动的瞬间。所以,在拍摄舞台演出时,通过目测事先调好焦点的方法是常会用到的。拍摄者可以事先测好舞台中心、舞台前沿、舞台深处、台角等不同部位的距离,记在心中,根据演员表演时的位置迅速调好照相机上的距离际尺便于抓拍。这是使用了手动对焦模式,在3张连拍之中选出的一张比较理想的照片,演员的面部表情、动作姿势都表现得很好,不过由于增距镜的使用使画面边缘有些色散,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使用消费级数码相机进行舞台拍摄的时候最容易拍摄成功的图片就是类似于朗诵之类的节目了,由于这一类节目演员的位置比较固定,所以拍摄者可以有很多的时间从容不迫地去进行对焦,调整光圈快门等参数。另外由于演员的肢体动作较少,所以可以使用比较低的快门以获得画面更高的亮度。由于对焦、快门速度等都是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弱项,这一类的节目对相机的对焦、快门速度要求不高,所以使用消费级数码相机拍摄这些节目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些。



    拍摄的时候对现场条件和光线环境的观察也是不能忽视的,这张照片演员的动作当时已经成功地凝固,表情也很到位,但是由于现场光线的设置让演员手中的道具在演员脸上投射出阴影,影响了美感。


    与朗诵类节目相反,健美操、劲舞一类的表演是最令拍摄者头痛无比的。这一类节目的现场灯光效果变化幅度很大,变化频率快,演员的动作幅度也比较大,所以在拍摄时根本不能进行对焦和测光,往往是对好了焦却遇上光线变化,测好了光演员又开始改变位置,所以在演员表演的时候几乎不能进行拍摄。当然这种表演也不是拍摄的“禁区”,因为此类表演过程中会有一些凝固动作的出现,比如开场、场景变化、收场的时候都会出现几秒钟的固定动作,这时候光线的变化很小,演员的动作幅度也很小甚至是完全凝固,所以拍摄者就要抓紧这有限的几秒钟的时间来完成构图、测光调节、对焦、拍摄等动作,这时对拍摄者的抓拍反应能力以及相机的操作快捷性、对焦速度和快门延迟都是一个考验,拍摄者可以通过多次的练习以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3#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舞台光线色彩的变化比较频繁,相机白平衡的调节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笔者的建议是使用最接近自然色的白平衡比较合适,比如自动白平衡和晴天白平衡都是比较适合的,这样能够做到尽可能地保持舞台的灯光效果和色彩变化。不过,这有时候取决于拍摄者的个人喜好和相机特点。比如笔者使用的相机是索尼的f707,在拍摄过程中全部采用自动白平衡拍摄能比较完整地保持现场的光线效果,而笔者另外一位使用佳能g3的朋友则使用晴天白平衡比较接近现场的效果,看来这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上面那张照片偏红,看起来有点像是用错白平衡的原因,但是实际上现场的光线效果就是在那一瞬间转为红光,并不是白平衡的原因。不过,这张照片拍摄的时候由于没有注意到台前灯具的影响,将射灯拍摄进去并阻挡了一部分的主体,所以在选择拍摄角度的时候要注意尽量避免其它物品对拍摄主体的影响。


    在独唱类节目中,现场一般会使用追光灯以突出歌手。所以这时相机的测光模式就要选择为点测光了,并且要对准主体的脸部进行测光,以使主体的脸部曝光正确,至于背景以及歌手的服装曝光则是其次的。上面那张照片使用了点测光对准演员的脸部进行测光,脸部曝光正常,而背景出现曝光不足的黑色以衬托演员主体,另外由于演员的衣着为白色,所以在使演员脸部曝光正确的同时演员的衣装已经过曝,但是这并不是问题,因为我们需要突出的是演员的脸部,而不是其它的事物。



    但是并不是说,在有追光灯存在的情况下就可以忽视背景的表现了,有时有特色的背景更能突出环境以衬托演员的表现。上面那张照片中的演员正在演唱粤剧,演员的发型、衣着打扮都有着很浓厚的传统特色,这时在演出的过程中组织者使用了追光灯,在正面拍摄的时候背景几乎是纯黑色。但是笔者发现如果使用舞台边上挂着的具有传统特色的红灯笼作为背景的话比使用单调的纯黑效果更好,所以笔者选择了舞台侧面的拍摄角度,让台边挂着的一盏红灯笼作为演员的背景。同时使用长焦段和大光圈将背景虚化以避免喧宾夺主,这样的摄影表现要比使用纯黑背景生动很多。至于该选择怎样的背景,并没有一条固定的公式可循,这取决于当时舞台剧情变化以及客观条件,还要求拍摄者有一定的想象力以及观察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4#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4、后期处理:
    由于消费级数码相机的种种硬伤,致使在舞台拍摄期间拍摄出来的很多照片都不是很理想,比如较低的快门造成画面的模糊;高感光度造成画面噪点过于明显;光圈不够大影响进光量造成画面过暗;对焦偏差造成的对焦不实……所以很多照片都要使用photoshop等软件来进行后期处理。而且通过后期处理,可以使照片呈现出特殊的效果,比原始图片更有一番风味。一般来说解决办法有:
1、由于需要保证画面的亮度,有时候需要用到比较低的快门速度,在长焦段时候很容易因为相机抖动或者拍摄主体运动过快而模糊,其解决办法一般是使用photoshop里面“滤镜”的“锐化”功能。这样可以使本来有些模糊的照片显得更加锐利。轻度的对焦不实也可以使用这种办法来处理,不过如果画面本身的噪点已经很明显的话,使用“锐化”之后噪点将更加明显。
2、消费级数码相机的高感光度表现一般都有高噪点的毛病,如果是因为画面模糊而使用了photoshop的“锐化”功能之后噪点会显得更加明显,这时我们可以使用neatimage软件中的“降噪”功能来进行清除噪点的处理,或者可以从一些资源站点下载一些photoshop的降噪插件来进行处理,效果也不错。不过,使用降噪功能之后画面的细节将有所丧失。
3、由于进光量不足造成的画面偏暗可以使用photoshop软件里面的“曲线”或者“色阶”来进行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5#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消费级数码相机在长焦段昏暗环境中的对焦比较困难,对焦速度比较慢,所以这张照片出现了对焦不实的毛病。经过photoshop锐化之后,画面主体模糊的问题被解决,比原始图片清晰了很多。另外背景虚化能力不够,显得主体不够突出,所以笔者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在photoshop里面新建一个图层对背景进行虚化处理,让主体更加突出。由于这张照片原始图片不够理想,通过软件的后期处理之后还是达到了可以接受的效果,不过大家也许都注意到了,由于拍摄时高感光度和后期处理中锐化的使用,致使主体出现了噪点过于明显的问题,虽然通过某些软件的降噪功能可以降低噪点,但是为了保持主体的清晰,笔者还是放弃了降噪功能的使用。
    不过不管多么高超的后期处理技术,多么强大的后期处理软件,都不能让一张真正的废片变成一张佳作。所以拍好照片是后期处理的前提,后期处理只能用来让画面更加完美,或者是弥补原始照片的一些小小的缺陷,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一张照片的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6#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于单反相机而言,使用消费级数码相机来进行舞台拍摄确实是比较难,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们必须承认消费级数码相机存在很多不利于舞台拍摄的缺陷,只能通过一些技巧或者某些手段来尽量降低这些缺陷对拍摄的影响,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这些缺陷,所以我们就必须在技术上多下功夫,多参加舞台拍摄来积累更多的经验。关于消费级数码相机的舞台拍摄心得总结如下:
1、占据有利拍摄位置,一般以第四排为宜。
2、使用手动对焦,以降低消费级数码相机对焦慢对拍摄的影响。
3、使用大光圈以提高进光量。
4、使用连拍来弥补快门延迟的缺陷。
5、使用高感光度。
6、尽可能使用高快门。
7、学会使用锁定曝光功能以节省测光时间。
8、可以使用独脚架来稳定相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7#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演唱会摄影技巧
有很多看演唱会的朋友都喜欢拿DC拍下难忘的一刻留待日后再三回味。不过由于演唱会的拍摄距离较远,加上灯光变化又快又密,反差非常之大,技术、器材运用、运气等都是拍出精彩照片的重要因素。有鉴于不少网友都希望尝试用数码相机拍演唱会照片,之前又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今天小编就向大家扼要地讲解演唱会摄影的要点。我们先来看器材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8#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 相机/镜头
  数内地最受歌手欢迎的演出场地,非工人体育场莫属,贪其座位数目多、设施齐备及交通方便。我们先来说拍摄,无论您在哪个演唱会现场,对你来说,拍摄还是最重要。一般而言,就算您买到先前位置的门票,大家跟演出者还都会有一段相当远的距离。所以如果大家用DC的话,焦距越长、像素越高,心里便越有底儿。等效焦距有300mm左右的话,前十排左右的位置一般可以拍到全身至半身(垂直构图)。如果大家选择后排的位置,长焦距的DC亦有利于将视角收窄,将画面集中在舞台部分,避免观众席入镜。另一方面,近期有些具备防手震功能的长焦距DC,对于拍摄演唱会亦是相当有利。除了焦距之外,相机亦要具备基本的手动功能,有曝光锁、重点测光就最好。最次要有ISO及曝光补偿调节功能。
  以数码单反拍摄的色友,一支长焦距镜头亦是少不了,最好光圈够大及要有变焦功能,构图时可作更大弹性。例如拍摄器材Canon EOS 10D 配合 EF 70-200mm f/2.8L USM,如果大家口袋比较宽裕,当然是以具备像佳能S3IS之类的12倍长焦机及USM的镜头为首选啦﹗如果是入门用家, EF 55-200mm f/4.5-5.6 II USM 或 EF 75-300mm f/4-5.6 III USM 都是颇为抵玩的选择。EF 70-200mm f/2.8L USM 本身已经随镜附送遮光罩,拍摄时减少了因受逆光照射而出现画面雾化(Fog 镜)的问题。
  Canon EOS 10D 加上 EF 70-200mm f/2.8 USM 足以应付多数演唱会拍摄。 一支长焦距镜头是少必需装备,只售千多元的 EF 55-200mm f/4.5-5.6 II USM 亦可考虑。
  如果镜头本身没有原厂遮光罩可配,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安装在滤镜接环上的遮光罩。相机有重点测光加自动曝光锁便更加之好。
  2. 脚架
  由于很多时都要用到长焦距拍摄,用手持拍摄较为容易引起手抖问题,因此最好带一支脚架稳定机身。脚架的选择以单脚架为佳,因为座位空间有限,撑起一支单脚架会比三脚架更方便。如果大家选用较大型的长焦镜头(如今次选用之 EF 70-200mm f/2.8L USM),镜身多数会设有一个可以转动之脚架接环,大家可以转动接环来改变横直构图,这比起透过脚架转换角度方便得多。
接下来小编向大家介绍演唱会拍摄技巧篇,这可是重点中的重点哦。
  1. ISO 400 至 ISO 800 感光度
  虽然演唱会的观众席灯光十分暗,不过舞台上的光线又完全是两回事。在射灯的照射下,演出者的受光度可以足够在不用闪光灯的情况下拍摄。如果大家用 f/4 光圈的话,以 ISO 400-800 很多时候都可提供 1/125 秒或以上的快门速度,足够在动作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凝固演出者的动作。
  2. 用重点测光
  相对起背景来说,舞台上的演出者在射灯照射下光度就显得相当之高,主体、背景的光差非常之大。如果大家使用相机预设的平均测光,测光受到黑暗的背景影响,拍出来的主体一定会严重曝光过度。大家只要用重点测光锁定演出者的光度,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锁定曝光的方法每部机不尽相同,功能较为自动的型号,半按快门就会锁住曝光,多数没有独立的曝光锁按钮。你在正式拍摄前可先锁定曝光,重新构图后再按快门即可。
  3. 对焦
  现在不少数码相机都有多点自动对焦功能,虽然大家可以手动设定对焦点的位置,不过在拍摄演唱会时,大家可放心使用相机的自动选择对焦点功能。因为演唱会中演出者的光度一定是最高,相机选错对焦点的机会很微。省掉对焦的烦恼,大家就可以集中留意曝光及构图啦﹗
  4. 注意日光白平衡
  演唱会的灯光色彩配搭是最精彩的地方之一。不过如果大家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的话,相机会将现场的灯光泛白,拍出来的照片会面目全非。大家最好使用日光白平衡设定,照片的颜色看起来会较为原汁原味。
  5. 要留意黑白服装
  虽然之前提过大家要用重点测光,不过当演出者穿起全黑或全白服装,相机的测光系统受到误导,照片就极有可能出现严重曝光失误。所以如果演出者穿全白衣服,大家就需要增加约 1 级至 1.5 级曝光(即 +1.5 EV);如果穿黑色衣服的话,大家就需要减少约 1.5 级曝光。
  6. 关上闪光灯
  由于距离太远,开启闪光灯对于拍摄演唱会没有多大帮助,反而会引起会场烟雾的反光,令照片一片灰白。关上闪光灯反而拍得更清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9#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摄影技巧探讨
新闻摄影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新闻事业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新闻摄影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能将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
  新闻摄影是以附有简短文字说明的新闻照片形式同读者见面的,它不同于电影和电视上的活动形象,而是以静止的形象,即将新闻自身的形象瞬间定格在一幅画面上。蒋齐生先生曾提出:新闻摄影应当“五求”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深入生活,在严格遵守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力求拍摄的新闻照片新闻性与艺术性并存,既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又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新闻摄影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要运用艺术手法、把握典型瞬间,让形象“说话”。这样才会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会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80#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5 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图片定义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新闻图片的阐释是:“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这个阐释表明,“新闻”与“信息”是图片的“内核”,图片只是承载“新闻”和“信息”的“外壳”。如果图片里没有“新闻含量”,仅剩图片这种“外壳”,图片也就失去了意义。
(1)视觉冲击力定义
  视觉冲击力是指不需受众想象,直接呈现在受众眼前,并能在受众脑子里留下印象的直观形象的作用力。
(2)使新闻图片具有冲击力的物理拍摄方法
  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使之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所做的只是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视觉冲击力效果。另外,拍摄点的选取也要不落俗套,摄影语言要简洁明了。
二、使新闻图片具有画面冲击力的方法
(1)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间
  新闻摄影主要是以瞬间形象来揭示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新闻照片所浓缩的信息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也必然越有新意。比如在荷兰,当一次车祸发生时,德新社和美联社的两名摄影记者都在场。德新社记者拍摄了一辆汽车撞到墙上,穿楼而出的瞬间。美联社记者拍摄的则是这辆汽车穿出楼后与迎面开来的一辆汽车相撞的瞬间。结果,多数报纸采用了美联社的照片。因为美联社记者的照片不仅反映了汽车撞墙穿楼而出的情节,还交代了穿楼而出后与另一车辆相撞的结局,信息含量更大。
  信息含量的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信息含量,一是情感信息含量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新闻照片似乎并没有包含多少信息含量,但同样倍受读者青睐。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新闻照片的信息含量包括两个方面,事实信息含量和情感信息含量。许多新闻照片尽管事实信息含量不大,但情感信息含量大,所以同样受人欢迎。
  《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摄的《我要上学》系列组照中的一幅大眼睛女孩照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幅照片与组照中的另一幅照片《全校师生》相比,其所包含的事实信息含量显然要少得多。在《全校师生》中,乡野背景、大碾盘、穿中式制服的乡村教师和孜孜以求的孩子等影象浓缩了贫困山区儿童学习的种种特定信息。但是,前一幅照片中,却包含有更多的情感信息,小姑娘的美丽与贫困山区险恶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姑娘的大眼睛透露着天真、纯朴、执着和希望,像探照灯一样逼视着受众的良知和灵魂,强烈冲击着受众的心灵,让你无法逃避。正因为如此,作者和读者都已经习惯把这幅照片作为整个系列照片的代表作,甚至全国希望工程的组织者也把这幅照片作为活动宣传的
标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5-31 00: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