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guozimotorfan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与GW250的那些事——骑行随感流水账,88楼更新:用车 ...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21#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6-5-18 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车一个月(34天)小总结一下:
4.15提车至今天5.18,共行驶1899公里,共加油7次每次50元(其中一次58元),合计358元,61.5升(最后一箱油刚跑了55公里,考虑上牌时车行给加了一点油,就算是跟箱子里的油互相抵消了),首保前加95号,首保后加92号。平均百公里油耗3.24升,每公里油费约合0.19元。行驶的路况中街道占2/3,高速占1/3,总体油耗数据与车友们反馈的差不多。
计划今天稍晚些写一篇后减震器调整的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2#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6-5-19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玩车的乐趣不在于增加多少改装件或者做很花哨的装饰。车辆从设计、试验、定型到量产阶段已经经过了大量的论证与测试,车辆的出厂配置在限定制造成本的前提下已经兼顾了日常使用的各种情况。作为使用者首先应该对原厂设计可以调节的选项进行调整、试用,仍然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时才考虑进行其他改装。
    那么这次我们就从后减震器的调整开始吧。
    说明书对后减震器调整的说明比较简略,只说明从1~7对应由软~硬。
   
    网上关于后减震调整的详细作业也很少,车友间众说纷纭:设置数字的标记点在哪里?哪个位置硬哪个位置软?调整预紧位置对舒适度、稳定性的影响明显吗?调整后避震软硬度能使座垫高度发生变化(降低)吗?
    对于身高略紧张的车友来说,更寄希望于调整后减震来降低座垫高度,使脚掌与地面有个更加亲密的接触。我173厘米身高,后减震器未作调整的情况下,停车时双前脚掌着地,略微扭胯可以
单侧全脚掌着地并保持车体正直,比较轻松。
    好吧,让事实说话。以下是调整过程及使用体会。
    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个步骤......别闹......{:1_100:}{:1_100:}
    一、停好车,将侧撑(或大撑)支撑稳固,打开座垫锁,取下后座垫。
    二、取下随车工具包,取出后减震器调整专用工具。工具分为两件,分别是卡具与助力套筒,见下图:
   
   
    三、从车辆左侧(或右侧,两边相同)观察窗确认后减震调整环原来位置,出厂为数字3位置,旋转1/2圈即完成1个循环,旋转1整圈调整2个循环。
    出厂位置及数字见示意图:
   

    四、将工具卡固到位,略施力扳动使调整环转动,每转动一格为一档,顺、逆时针扳动即可在1-7,7-1间循环调整。
   

    五、调整至所需预紧位置(根据转动的格数计算),从左侧(或右侧,两边数字相同,见前述示意图)观察口查看确认对应数字准确无误。
   
   

提醒与建议:
    1、因工具与调整环间非互相锁死,一旦卸力随即分离,建议佩戴手套并谨慎施力,以免工具崩脱弄伤手指或触动线束、损伤漆面。
    2、顺时针逆时针均可,顺时针可连续转圈,逆时针只能转半圈即。建议仅在半圈以内调整。
    3、建议先顺时针调整至7位置,充分骑行体会其与出厂预设之间的差别,再调整至1位置并骑行感受其差异。最后根据自身载重(单骑、双骑)、舒适度(软、硬)、行驶路况(平路、坑洼、多弯),在最软(1位置)与最硬(7位置)之间选定适合的位置。

感受与总结:
    1、预载位置1弹簧弹簧初始长度大,过减速带时座垫明显下沉,冲击感弱,但车身稳定性略差;位置7弹簧初始长度短,过减速带时压缩量小、冲击感强,但车身稳定性较好。日常行驶建议在3、4、5之间选择合适的预载位置。
    2、车辆空载情况下,不管在1-7之间如何调整,后减震器的总长度(减震器两端与车身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大(这个数据我没有详细测量)。当载人时,1位置压缩幅度大(双乘、载物时更明显),可明显改善离地间隙(双乘时1~7之间大约差2厘米),建议身高受限的车友优先选择1最软位置,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脚掌着地的情况。

    以上是个人实验、总结,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指正!
    顺便上车车照片,标题:《纳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6-5-19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远方网友你的车嘎嘎新啊!
@快乐就好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4#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6-5-20 02: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战鹰-听雨 发表于 2016-5-19 21:19
学习,顶。

互相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6-6-3 10: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瓜1 发表于 2016-6-3 17:00
这么早换机油太可惜了,出厂时在发动机机油中加了进口的添加剂,可以减少发动机早期磨损。添加剂的成本比 ...

说明书规定1000公里换机油机滤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6-6-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计划明天为左手把开关增加双闪功能,即:安装左手把开关总成,方法:用原厂带双闪的左手把开关直接替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7#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7-14 13: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op9k 发表于 2016-7-14 18:28
楼主我也是81年的 我们经历很像啊!呵呵 我是黑F!儿子暑假结束2年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8#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7-4-21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车一年小总结:

拿本一年半,骑车一年了(拿本到买车那半年干嘛呢?纠结呗),简单总结一下,说说感受。

用车时间:
正好一年。16年4月15日~17年4月16日,提车一年,跑了14500公里,不多不少。相比单身或者已婚但没有孩子的摩友们,周末时间多用来陪孩子,没时间总出去跑;不过和买车以后只偶尔骑骑的朋友们,倒也不算少,也算物尽其用。这期间通过论坛看帖、摩友群聊、集体出行,认识了不少朋友,和本来没有任何交集的人们因为这个爱好而相识、相交,真是意外的收获
主要用途:
中远途——北京-草原天路往返700公里(一人一车,当天往返),北京-锡林郭勒往返1800公里(集体出游,三日往返),北京-河北涞源往返600公里(集体出游,二日往返),合计3100公里。
北京周边——延庆、平谷、门头沟等,悠闲跑山,当天往返,每次里程约200-400公里,合计大概2000公里。
通勤——东五环到西二环,往返约45公里,这块跑的最多,9400公里。
买菜接娃——基!本!不!用!只要动车必定手套、车服、头盔齐全,出去买个菜需要穿脱各两次,太费劲了。孩子小,从安全考虑没让他坐过,只停车时让儿子和他的朋友们坐上玩玩、拍拍照。4-10月份后座载媳妇上下班,兑现买车前的承诺
用车体会:
GW250是一台品质优良、适宜入门车,这一点看看大街上、摩旅队伍中出现的频率就知道了,它的动力、刹车、舒适性、油耗,方方面面都刚刚好,算不上优秀却很均衡,没有明显的短板。如果说缺点,那么重量大、没有ABS可以算仅有的两条,可要是考虑到作为合资车两万多元的价格,也就释然了,毕竟双缸水冷双排气都要占分量,在这个基础上再想优化重量、增加配置,那价格就得蹭蹭的往上走了。
人和车之间一定是需要磨合的,而且这个磨合是个慢活儿、细活儿,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大概是去年10月份骑到8000公里左右的时候,感觉车的动力满足不了我了,不止一次有换车的打算。可是最近却意外感觉车子越骑越顺,只要注意结合前方路况来选择合适的档位与转速,档位不要过高,转速不要太低,在市区完全好用、够用,尤其在上下班熟悉的路段,能切实感受到那种如鱼得水的驾驶感受。
经过这一年近一万五千公里的骑行,我才充分了解了车的性能、操作技巧,原来的10万公里四轮驾驶经验也经过充分的消化转移到了两轮的实操中来。当一台摩托车的性能得到充分而适当的发挥,自然会令驾驶它的人感到舒心、畅快

计划明年添置一台中等排量,600-800左右吧,动力储备充足一些,有ABS等安全配置,风阻保护效果更好,长途旅游舒适性更好一些,平时通勤继续GW。

最后,感慨与祝愿:感谢摩托车给我带来的出游快乐、便捷通勤,庆幸自己做了学驾照、买车这个决定,祝车友们都能与爱车开心相伴,多骑车、安全骑车,让它为你提供安全、便捷、快乐的出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7-4-24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jxnkzw 发表于 2017-4-21 22:33
写的蛮好,同龄,买车时间也差不多,我16年5月提的车,都快一年了,在家里才跑了2000多公里,跑了一次丽江 ...

丽江、大理、泸沽湖,15年坐车去的,希望有机会骑车跑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0#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7-4-24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文人侠客梦 发表于 2017-4-21 18:06
楼主 明年卖车吗?排队啊

{:1_87:}{:1_87:}{:1_87:}{:1_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新帖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5-5 05: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