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标题: 【长篇连载】《Echo的摩托日记之川藏318》第一季 (完) [打印本页]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5 17:07
标题: 【长篇连载】《Echo的摩托日记之川藏318》第一季 (完)
2013年10月2日
    一个伟大的登山者,他登的第一座山一定是屋后那一座。
    几年下来,狗剩把北京郊区的骑行线路跑遍了,他知道郊区每一条小路的名字,不嫌弃它们路窄无名,每个不下雨的周末混杂在一群哈雷与R9中间在山道压弯。不戴护具的哈雷车手,头巾比头盔重要,不戴护具的R9车手,经他改装的排气筒响彻云宵。
    可是,这些炸街与耍酷的人,当他们停下车对着大地时,模样是深情的。
    当把跑山的轮胎骑入河北境内时,一个更远的想法产生了,河北也是跑,西藏也是跑,骑行川藏318线的想法便有了。我没有摩托车驾照,我要搭狗剩的“狗四”去西藏。
    人未动,车就托运到了四川。
    就在上半年,铁道部改制了,中铁快运的“黄牛”却没有因为改制而离去。他们守望在“寄件部”外头,与顾客攀谈,拿捏着交易的价格,遇到难以敲定的买卖,他们会把顾客拉到工作人员面前,以此与官方定价做对比,更重要的是,他这么做证明了自己“合法黄牛”的身份。为了一桩桩买卖,他们在领导跟前卖了不少笑脸,     第二天他必须忘记自己笑起来的样子,这样才能继续笑出来。
    就在去年,钓鱼岛广受关注,平常老百姓因为这个岛屿加深了家国概念。在我去往成都的火车上,对铺的小男孩鬼头鬼脑,豁着一口牙,在各个铺位间游走四方,他的这种游手好闲使他时不时兜回来满口食物。当他趴在爸爸怀里耍赖时,这时候他裤子上的几个大字像真理那般出现了,第一个字印在他屁股的位置,第二字在大腿,一直排到小腿,上头写着:钓鱼岛是中国的!人民用这样的方式参与着家国大事,而政治也用日常的方式渗透进人们的生活。
    成都的中铁快运“寄件部”有着同北京相同的场景,入口处挤满了一排烔烔有神的眼睛,有的人还在脖子上挂上一块证件,扑朔迷离。而与它几十米远的“取件部”冷冷清清,是全然相反的光景,工作人员因为少有外界打扰,脸上的神情是自给自足。
    坐完火车长途的“狗四”浑身没有一丁点儿汽油,狗剩推着“狗四”走,一边向沿途商贩商量买汽油的事情,一边往加油站方向走。没有料到,这些小门市的店主通通摇头摆手,用20元/升的价格从他们摩托车里抽些汽油他们不愿意,仿佛这是一个惊天大陷阱,甚至还没有听明白来意,脑袋就开始机械地摇起来。我想他们是太累了,常年摇头摆手摇累了,摇头成了最保本的动作。
    马路边有五辆摩的在等生意,把车推过去试试,这次胜算比较大。第一台摩的正在嚼槟榔,嚼槟榔的人与嚼口香糖的人总给人一种不愁吃穿的印象,他停止咀嚼动作,听明白意思后继续咀嚼起来,最后摇了摇头。接着,也许是从众效应,也许是被嚼槟榔的气场左右,其他摩的要么摇头要么不说话,几乎认定这是一桩费力的买卖。嚼槟榔的摩的指了指远一点的第四台摩的,介绍我们去找他。这第四台摩的是一个老实人,他算了算价格,一升汽油能赚十多块钱,相当于拉一趟短途的利润,买卖人没道理不做送上门的生意,再看看其他摩的,始终在观望,同行们的态度使他满脸狐疑。这个老实人并不自信,有其他摩的在他没办法自信,他重新计算了一遍价格,从油箱里放出来两瓶汽油。狗剩飞快地将油钱塞给他,他终于明白这是虚惊一场。那些持观望态度的摩的眼看着交易结束,不由得多看了第四台摩的几眼,因为他赢了。
    湖南人与四川人因为谁更能吃辣而意见不统一,在我看来,这两个地方都不够辣,我心目中的辣椒在云、贵两省,尤其是他们的少数名族地区。四川人把川菜馆开到了全国各地,进餐馆点一份川菜,熟悉的味道,吃出了上班的感觉。
    初次进藏的人免不了紧张,出发前备好了红景天,到了成都经过医药房时忍不住拐进去逛了逛,穿着花绿马甲的吸氧设备,无声地发出着威胁:不买会死。大设备不好携带,可以买迷你版的……我很苦恼,氧气袋跟带可乐一样方便。最后清醒过来,买了实用的感冒药,户外界哪有顶着氧气袋进藏的。
    买了感冒药就去了宽窄巷子,对景点没有印象,倒是见到了掏耳朵的手艺人,他们拿着长达20厘米的掏耳工具聚精会神地对准顾客的耳朵,初看会担心这种掏耳技艺的安全性;再看看顾客的表情,很想知道他为什么那样舒服。这种以掏耳朵为职业的手艺人称为“舒耳郎”。“舒耳郎”成为了成都的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了宽窄巷子的一处景点,人们围过来看着接受掏耳服务的人做出酥酥麻麻的表情,跃跃欲试,又难为情。
    另外一种匠人就是糖画手艺人了,用熬制的稀糖在石板上画出图案,粘上竹签变成一颗糖,图案多以传统生肖为主。这使我想起小时候进城才能吃到的云状棉花糖,吃的不是味道,而是一种体面。我对着石板,在一排糖画间做选择,同样的价格,图案大小不一;有的图形大,却是空架子,没有多少稀糖;有的图形小,但是稀糖厚重。时间过得很快,站了有一会儿功夫了,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匠人,看出来我是在装作选图案的样子比大小吗?老匠人突然抬头说话,从你看第二遍起我就知道……
    我选了一个看来很大的“龙”,5块钱很费力才算吃完。糖画在湿热的天气不易保存,为了适应环境,一代代匠人革新技艺,使糖画出现在一年四季。
    晚上在火车站的军区招待所休整,这个招待所名字大气,实为民营。当家的是一对既像姐妹又像妯娌的女人。
    走进去,招待所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陈旧。

DSC_0280.JPG (186.32 KB, 下载次数: 82)

川藏318

川藏318

DSC_0635.JPG (144.64 KB, 下载次数: 48)

川藏318

川藏318

作者: GDQS阿光    时间: 2016-8-6 06:44
文章写得这么好,尤其细微的心理描写,怎么就不见后文呢
作者: GDQS阿光    时间: 2016-8-6 06:45
强烈要求继续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6 08:42
GDQS阿光 发表于 2016-8-6 14:45
强烈要求继续

嘎嘎嘎,这位阿光同学刻苦认真。明日更新。

作者: 莱蒙托夫    时间: 2016-8-6 11:44
祝福楼主小哥,纵横天下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7 01:50
莱蒙托夫 发表于 2016-8-6 19:44
祝福楼主小哥,纵横天下

好滴好滴,摩旅不分小哥小姐。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9 05:54
2013年10月3日
因为恐惧,人们三五成群。
军区招待所雇了专人在火车站揽客,揽客的大婶慈眉善目,当我们怀着战友情谊尾随她来到招待所时,却发现当家的是敌人模样。
一拨拨游客被带进招待所。
突然下了小雨,窗户下的人像挨了鞭子般跑了起来,远一点,马路上的人在跑,再远一点,马路那边的人也在跑。大家急于消失在天空下,轮椅里的人被推得前仰后合。
狗剩在楼下擦车,地上洒了一摊水渍,旁边一辆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一个当家女人走过去叫他别在那儿弄车,平常那里是领导车子充电的地方。这个女人长得标致,她口中的领导此时并不在场,她没有取悦谁,她在取悦她自己,这个领导同她有着亲密关系。
狗剩问她:多大的领导?!这句话刺中了女人的自尊,她有话要说,恰巧新一拔游客来了,她转身去照顾生意。
如果事情到这里结束了,我想我现在已经记不起成都女人麻利的样子,以及对于成都女人的偏见。
我拿着抹布在水池旁等着,另一个当家女人正在洗菜叶,刚刚那一场战争我与她都未参战,我们仍然有成为朋友的可能。我问水池能洗抹布吗?她不说话,将菜心淘完第二遍后,她端起盆子,顺手将水龙头上的一个阀门抽走。没有阀门的水龙头无能为力地对着下面的水池……刚才她一直在现场,而且连株了我。
为了表示抗议,我爬上楼,从客房里接了满满一盆水;为表示连株的决心,她在楼梯口等着我,稳稳地从我手里端走了这盆水。
还当什么好人,我骂起她来。这两个女人实在太像,大概不是妯娌。
另一个女人此时拉住一个游客评礼,在我们身边最多不过沉默的大多数,事不关己,不露锋芒。今天是个例外,这个干部模样的人像是忍受了一路的不美好,他不喜欢这里。
在一座城市标签化的过程中,女人起着直观的作用。从成都出发后,一路沉默,虽然胜利,却失去了心情……一个人唯唯诺诺,一辈子不用跟人红脸,为了不红脸付出如此代价……我们都还不习惯把吵架当做正常的社交现象,也不习惯与人决裂时随之而来的孤独感。
成都郊外的天剑摩托城,因为国庆假期而空城。摩托车在里头兜了一圈,出来一个留守人员,他告诉我们马路对面有修理铺。修理铺立在不着人迹的马路边,周围没有房子,车辆驶过扬起一笼笼灰尘,使它看上去愈加昏昏沉沉,犹如来自旷古洪荒之地,带着原始神秘,使人禁不住卷起帘子探寻一丝生息。站在摩托城看修理铺,中间的路变成了一条了解这个世界的新路,穿过去,于是完成了一次有起点也有终点的摩托之旅。
修理铺里是一对夫妻,男人在给一辆人力三轮车换轮胎,妇人在角落里做中饭,一堆小零件像硬币那样躺了一地,拥挤而不越界,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位子。这些螺钉螺帽弹簧芯片是从来来往往不认识的车身上换下来的,从第一天的第一颗到现在的好几百颗。有的车来了,合上其中一颗带走了,合不上的被拿起又放下,直到泥巴地面上印出它的模样,直到裹着它的黑黑的机油被磨得亮白。
狗剩换了两瓶机油,问好价格,自己挑自己灌,修理铺的这个男人长时间埋头换轮胎,不知是沉浸在酣畅的劳动中还是在技术的喜悦里。
角落里,中饭上桌了,男人起身走到水缸边,往手心倒了倒洗衣粉,戳起手来,妇人走过去从水缸舀起一瓢水帮他冲洗起来;男人擦干手,妇人盛好米饭…用不着说一句话。这些生活场景,他们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早已非心非物,浑然一体。
爱情对于他们而言就像煎饼配大葱,是注定好的!对于其它可能,他们既不多看也不多想,生活本身就占据了全部精力,一天只够修几辆车,做两顿饭,抽一袋烟,说几句话…越平凡的人,爱情越是固若金汤,因为他们没有杂念。
换好机油奔318国道,我恢复了上路的心情。不过路人并不知道这条国道,身在川藏公路起点,川藏公路却离他们的生活十万八千里。
问他们雅安怎么走,回答道左拐看到一个大亭子右拐再直走…这种指路法对我而言亲切又实用,屁股往北边挪挪,是典型的北方说法。
等直走一段距离,成雅高速出现了,索性将错就错,上高速吧!入口处围了一堆警察,像是等着下午开工,我们主动凑过去告诉对方我们要上高速,警察同志说:是吗,北京能上?那你们去吧,注意安全!这些不用整日面对违法分子的交通警察面庞温柔,但显然交通法规不是其核心竞争力,他肯定是在其它方面干得好。得到许可后,车开得有劲,喇叭更响了!高速路上车并不多,一辆交警巡逻车跟上来,他的同事从窗户里伸出一只手指着护栏,我们因此并入应急车道。多希望交警同志做一个标准手势啊,书上的手势随便来一个,好歹让我复习复习。
一辆中巴车跟上来与我们并排走,没走几步开始鸣笛。细看之下,中巴车后座窗户上伸着一个圆脑袋、一双挥舞的手还有一排大白牙…这小子太热情了,这种热情使我不由得想要认真地过好我的一生。
  川藏公路的鼓舞从这里开始了。
下高速进到雅安,从牛背山归来的摩友停在我们前边等着,问要去哪里,告知我们走反了方向。摩友相见,惺惺相惜,由于各有长路要赶,因而也只是匆忙踩下刹车,再匆忙离去。国庆道路拥堵,他建议每天早出发,摩托车虽然堵不住,但跑起来不顺利。
G318的天空并没有格外蓝,就路况来说,跟我家乡的G319差不多,是十分常见的国道。不同的是,这里的植被更稀疏,地貌更旷无,加上时不时出现的驴友、车友,一种基调就有了。
到达天全县城时,城里有了几盏灯,天色不早不晚,可以留下来休整,也可以继续往前走。找了几家店铺,全是商业住宿,于是决定继续往前。
在路边报刊亭买两瓶水,替妈妈守着买卖的小男孩问我要不要再来一袋干脆方便面,以及泡泡糖之类也挺不错…他把心目中最好的东西推荐给我,他奇怪为什么人们宁愿买报纸也不多来几粒糖。
川藏线的夜路隐患重重,一辆大卡与SUV相撞,堵车四公里。等待的人群预感到这是一场漫长的等待,纷纷做出适应环境的努力,有的人掏出香烟倚在车门消磨时间;有的人掏出棋牌架上桌子,营造出一种喧闹;有的人掏出瓜子花生八宝粥,打几个嗝趴上一阵;还有的人走下车跟左右攀谈,从路况一直聊到工作爱好;什么也不做的人急得直跺脚…人生百态。
越往后,消息越闭塞,被困的人群夹道而立,频频拦下摩托车询问堵车原因,没拦住的跟在摩托后头跑,狗四时速降成5公里巡航,一边骑一边喊,前方有车祸,马上处理好!不明不白地堵了这么久,他们太想知道前方的消息,而我们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大家看到了通车的希望,高兴得祝福我们一路顺风。
在沉默中又走过了一个小时,漆黑的国道,不声不响,路上依然不见车。遥看前方那一点星光,车轮在一块牌子前停下,上书:新沟第一家。


DSC_0200.jpg (95.78 KB, 下载次数: 42)

拥堵川藏

拥堵川藏

DSC_0208.jpg (110.1 KB, 下载次数: 45)

等待消息的车主

等待消息的车主

作者: yi湘江水    时间: 2016-8-10 01:07
继续啊
作者: 8T185    时间: 2016-8-10 03:17
写的那是相当的精彩。坐等下文。

作者: 我也有过    时间: 2016-8-10 03:43

作者: wjh345    时间: 2016-8-10 07:54
Echocycle 发表于 2016-8-9 13:54
2013年10月3日因为恐惧,人们三五成群。军区招待所雇了专人在火车站揽客,揽客的大婶慈眉善目,当我们怀着 ...

狗四疯跑在318上,她主人的思想却让我们沉思......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11 04:33
2013年10月4日
从屋里走出来一个年纪相仿的人,我问到新沟了吗?她说这里就是新沟。在秋天的夜晚到达停靠的码头,这种夜船泊岸的感觉给我极大的幸福感。
床位早已住满人,但凡有些名气的驴友接待站在户外黄金季节一片扬眉吐气。她打了一个电话,便有人拿着手电筒来接我们,她叔叔家在路的尽头经营接待站,那里能住宿。到了地方,店家父子俩帮忙把车推到室内,我看了看店门口的牌子——久久旅游接待站,一栋二层老楼,一个水泥坪,水泥坪往外跨一步就是318国道。
走上楼听到的雨水的声音,那是屋后的青衣江支流在流淌。十五块钱一个床位,墙壁上驴友留下的涂鸦能往前追溯四五年,这些捣蛋的人,居然将破坏升华为了一种文化。房间里除了床以外只有一张长桌,开灯需要拉长长的绳子,卫生间在屋外江水声震天响的地方,但这却是真正意义上的户外接待站,在这里大家都一样,没有人用费解的眼神看你,这就是味道。
回想着长长的堵车队伍,我沉浸在送信使者的豪情里,意犹未尽…走到阳台瞅瞅,楼下马路看不到从事故方向开来的车辆,堵车仍在继续。我的心里生出丝丝内疚,他们还好吗?算了…毕竟送去的消息曾经带给他们振奋。
我走到屋后的卫生间,江水撞击着我的心房砰砰作响,仿佛马上就会追上来。
半夜偶然清醒,江水还在耳边,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突然我明白过来,我终于来了。
世说318连着布达拉,历来灿若星河的行者,用他们的车轮脚步,用他们的胸脯额头丈量出川藏两千里,从千里蛮荒之时到有第一只脚踏入这里,从阳光普照到冰雪封山,从父亲还不是父亲,到父亲带着儿子重走这里…人啊人,你的倔强未曾中断!
早上,太阳从云层里浸出光芒,出发早的人把我们远远甩在后头,几乎每公里都能看到徒步、骑行的人群。搭车的人竖着大拇指等在路边,登山包立在一旁,若等够了就背起包边走边回头,有车开过来再迎面竖起大拇指…去年我也动过搭车旅行的心思,常常揣摩那些开车之人的心思,拦车手势很重要!幅度越大、越有暴发力的动作,信号越明显,所表现出的搭车需求就越强烈,因而给司机的刺激就越有效。我搭车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我搭车是因为太在意外来的眼光…当时搭车旅行的决心是郑重的,我为自己在户外网站约好女伴同行,最终女伴退出,她有她不能成行的缘由,而她的放弃也成了我放弃的理由,相对于未知的前途,放弃总是更容易。
徒步进藏的人走得非常慢,简直慢得有点自暴自弃。他们埋头走路,因为不搭车,从不回头看,这使得他们的背影看起来像苦行僧。
徒步的人没有伙伴,节奏不一的人不能一块走,落在后头的人追不上,甩下自己的自己没法赶,赶上了是因为搭了车,搭了车的队友不能要,自己搭了车的不能说…徒步的人很孤独。
狗剩跟每一个相遇的摩友鸣笛致意,最后连路过的土著也不放过。打招呼的样子很有派头,看不到表情的摩友岿然不动,但见伸出手臂竖起拇指,一声长笛穿山越岭,他在说:我是单手哟…每当相遇摩托车队,鸣响的喇叭便在空中串联出长长的音符。
一直就这样,掠过小溪,走过人家,穿过4000米的二郎山隧道。
摩托驶出二郎山隧道的那一刻,天地豁然开阔,群山氤氲,山崖颤颤,于云海中遥见雪山一角,一个高原世界出现了。
摩托在傍山公路停下来,我凭栏眺望对面的山体,云海自由漂泊,正朝我的脚边浮过来,左边摘一朵,右边摘一朵,在一场静谧中,时间停止了,往永恒走去……过了二郎山隧道,川藏线的一切就有了!还在等什么呢,赶紧驰骋山水之间吧!狗四咆哮两声,拖着长音刺进前方的时空中。   
折多山是川藏路上第一座四千米雪山,这是一个关口,进藏人群中产生高原反应者将在这里被刷下一批。我坐在车上,感觉到温度的下降,随着海拨上升,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行到半山腰时,我下车,如厕的那几步走得气喘吁吁,这就算是产生高原反应了。高原反应依据个体的不同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也是完整进藏体验的一部分。
十月的折多山顶一片冰天冻地,一个藏族老翁袖着手候在码头阶梯一侧,另一侧的木板上写着“厕所收费一元”。在风雪俱下的垭口,他的藏袍仿佛抵御了所有寒冷。
见旁边有一间木房子,就躲了进去。木房子里几个藏族人围着炉子席地而坐,炉子上面咚咚冒出热气,白色的热气使人遐想连篇。那几个藏族人见到陌生人走进来,并不多说什么。走过去讨要了一杯热水,就着热水服了几粒高原安,那温暖的味道直指人心,给人以安慰。
下山时,天空飘起来雪花,停车穿雨衣的过程漫长而笨重。雪花落下来,压沉了树枝,压皱了眉头,落在紧绷的神经上。狗四以极低的速度在湿滑的路面摸索,以零摔车记录抵达山底。
山下雪停了,兴起了暴雨,一直落到新都桥。
号称摄影天堂的新都桥房价暴涨,在距小镇两三公里的地方,有客家沿路揽客,是一些本地的原住民。汉族人在市场头脑方面显得更老练,而藏族人,也许缘于放牧传统,他们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显得笨拙,跟人谈价格时会自己先笑起来。
雨中的新都桥显得泥泞不堪,在镇上周旋一阵乱了方向,准备往远一点的地方骑去,找一处派出所扎营,一个外地生意人指着一端说那里就是派出所。碾着烂泥巴骑过去一片漆黑不见人迹,就在这时狗吠声四起,狂啸的黑犬朝我们追过来,赶忙掉头加大油门退回到镇里火光四射的地带。拱桥上围着不少揽客的人,一一谢绝他们。一辆摩托车跟上来询问要不要住宿,朝他摆摆手。他没有放弃,与我们并排骑,说不贵不远,用手指着一个方向,他努力交谈的样子使人担心他车子的安全…这些放羊种青稞的人啊,什么时候追着人说过话。狗剩这小子竟动摇了革命意志跟他谈了起来,一谈就谈成了。
藏民喜欢用围巾蒙脸,只露出一双眼睛,这个人也是这样,他在前面领路,不说话,路越走越窄,跟着他走了一公里,我心里不由得警戒起来,要是再不到就掉头回去。这时候,附近人家的灯光近了,摩托车在一栋独立的藏式民居前停下。
走进去踩在木地板上,一阵香味扑来,似奶香亦似烛香。领路的人把围巾拿下来,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他叫长青。


长青一家.JPG (173.05 KB, 下载次数: 41)

长青一家.JPG

折多山的骑友.JPG (137.42 KB, 下载次数: 38)

折多山的骑友.JPG

折多山顶.jpg (176.14 KB, 下载次数: 43)

折多山顶.jpg

折多山顶的小木屋.jpg (125.67 KB, 下载次数: 43)

折多山顶的小木屋.jpg

4000米的二郎山隧道.jpg (103.08 KB, 下载次数: 44)

4000米的二郎山隧道.jpg

二郎山的云海.jpg (126.75 KB, 下载次数: 38)

二郎山的云海.jpg

二郎山隧道外的世界.jpg (115.4 KB, 下载次数: 39)

二郎山隧道外的世界.jpg

泸定.JPG (207.47 KB, 下载次数: 36)

泸定.JPG

泸定的猫.JPG (117.44 KB, 下载次数: 47)

泸定的猫.JPG

收费厕所外的藏族老翁.JPG (197.61 KB, 下载次数: 29)

收费厕所外的藏族老翁.JPG

途径邓师车行.jpg (236.68 KB, 下载次数: 396)

途径邓师车行.jpg

往泸定的路上.JPG (133.91 KB, 下载次数: 37)

往泸定的路上.JPG

小弟.JPG (189.66 KB, 下载次数: 42)

小弟.JPG

小妹.JPG (165.51 KB, 下载次数: 35)

小妹.JPG

小男孩喜爱机车的天性.JPG (180.4 KB, 下载次数: 41)

小男孩喜爱机车的天性.JPG

长青夫人.JPG (118.17 KB, 下载次数: 37)

长青夫人.JPG

作者: 我也有过    时间: 2016-8-11 05:49
牛人!顶你!祝一路顺利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11 13:21
yi湘江水 发表于 2016-8-10 09:07
继续啊

谢啦,这简直是精神鸦片!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11 13:22
8T185 发表于 2016-8-10 11:17
写的那是相当的精彩。坐等下文。

精神鸦片之2.0

作者: 自动顶贴机    时间: 2016-8-11 23:42

支持 值得思考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14 06:14
2013年10月5日
    女主人在灶台前烧火,冲我们笑笑——扎西德勒,脸上带着妇人家的缄默。灶台就在客厅里,用磁砖装饰过,白色的磁砖里点缀着红绿的琥珀色。这火居然没呛出烟来…
    藏民房子的第一层不用于居住,咯噔咯噔踩着木楼梯到二楼放好行李。推开卫生间的门,琥珀色的鹅卵石铺成的地板,梳子扎在一把动物毛发里悬在墙头。
    楼下晚饭做好了,围着火炉坐下的还有一对成都过来的年轻男女。长桌上摆着糌粑做成的饼,还有开水冲出来的酥油茶。作为主食的糌粑尝不出味道,酥油茶淡淡的,吃饼吃得咽不下时刚好来一口,它们以这种方式搭档了一辈子。
    电视机在播放港台片,它像是这个世界唯一的例外——房子,房子里面,房子里面的人,房子里面的人胸前的珠子,在色调造型上环环相扣,跟这台电视机全然无关。室内的布局设计、家具款式、墙壁花纹,饰物的色彩、碟碗的造型纹理与我的生活经验判若两样…我进入藏区了。
    念小学的姐弟俩性格迥异,离我们最近的长凳是属于姐姐的,她带着主人的心情坐下来,她的家来客人了,她很雀跃,一个劲追问在场的人,再来一碗酥油茶吗?要吗?要不要?要不要?众人笑而不语,晚餐是免费提供的,在汉语字典里小主人的这股热情称之为败家。她不管,下了决心要追问,直到他们的妈妈笑着把酥油磨成粉做成一碗碗的茶汤。
    到这时,我才看清长青夫妇的长相,夫妇俩生来标致。我见过的藏族人一律有着线条分明的五观,小眼睛塌鼻梁,那一定不是藏族。长青的父辈虽是汉族,他却继承了母亲的藏族血脉,生得黝黑方正。长青成家娶了藏族的长青夫人,家族的藏族血统得到进一步巩固。作为第三代的姐弟俩本应像藏族孩子那样生根发芽,可是看看他们,眉宇之间是他们爷爷小时候的模样,而学校汉藏双语的教育环境,又使得他们说话、思维的方式很汉族。
    一直坐在沙发床上的孩子奶奶默默地捻着佛珠,我们的热闹打扰不了她,她心如止水。
    长青见我们要合影,便脱掉干活穿的夹克,带着极高的兴致引我们进正厅,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厅,平常掩着门,似乎只为参观而存在。
    这栋房子是五年前花30万建成的,房子由自己设计,前后建了一年时间。常青的父亲是汉族人,给他取了一个汉族民字长青,客栈的名字由此而来。现在他是家里名字最简单的人,是唯一的汉族人。直到今年,他才将房子对外经营,经验不足的长青揽客方式很原始,就是每天骑着摩托到镇上寻找潜在的房客。我们跟成都的那两个朋友围在炉火边,分析着告诉他一定要学会上网,利用网络的便利再加上他们真诚的经营,游客定会以此为家。长青拿出算帐的本子将建议记录下来,在平常的日子里,这一家子放牧耕地,农闲时节,长青是村里的会计。
    雨下了整夜。
    早上,地面正在阴干,白一块,黑一块,牲口棚外面的低洼地积了一洼水。孩子奶奶坐在楼梯边转经筒,姐姐在一旁陪伴,活泼地晃着两条腿。她看着奶奶,每个无所事事的清晨她就这样看着奶奶,她儿时对于信仰的概念就是从这样的瞩目中得来的。
    长青夫人已忙碌多时,做好了早餐,烧热了茶水,事情总是那么多,她好像永远停不下来,无暇顾及自己的美丽。
    门前山体上写着硕大的藏文,姐姐讲写的是:啊牟尼贝贝吽。这里的村民信仰佛教,到了特定的日子,村子里每家每户要派人去山上插经幡、刻字。当有新生命降临,要将孩子抱到庙里请喇嘛赐名字,他们姐弟俩的名字就是喇嘛赐来的。
    院子外头有成片的田野,那是种庄家、放牧的地方,有小溪顺着田埂流淌,那是灌溉、饮马的地方,什么也不是时,它们就是一幅画,村里的人离不开。
    田埂上立着几十米高的山头,姐姐要带我们上山,于是我们跨过一条小溪,又跨过另一条小溪,站在了山顶。在山的那边有更大一片田野呢!田野里有别的小溪,别的山头,一个牧民正在山上走。他穿着如此庄重来放羊,是放羊倌要融进羊群的画里吗…噢,他的每一件衣服,每一顶帽子都是从画里来的。
    分别的时候到了,我们扛着行李往楼下走,长青一家扛着行李跟在后头。我的背包袋子没有穿稳,在不能受力的情况下,长青夫人用手指牢牢握住带子,她有一张公主的脸,却有一双劳动者的手!
    绑好了行李,我们把川藏线沿途驿站的宣传折页拿给长青看,等把客栈做出口碑,那时长青客栈的名字也将被印在上面,几个脑袋凑过来听得很认真。一直不说话的弟弟对客栈不感兴趣,他瞄着摩托车轮津津有味,男孩天生被机械吸引。
    摩托驶出他们的院子,走得越来越远,我意识到,这样山高水远,下一次来这里不知要等到何年月…
    新都桥到雅江要翻越四十公里的高尔寺山傍山路,这条缺失护栏的泥路,经雪水冲击,再由车轮搅拌,成了浆糊路。看着货车、客车常年在这种路况穿梭,不免替他们担心起来,游人涉险穿行是概率问题,但对他们而言这条路是赖以为生的通道。许多货车在保险杠位置系着五彩经幡,以此庇佑平安,挡风玻璃上晋美彭措法王的图像正对着众生开怀大笑。
    纵观一路走过的山路,山崖边的金属护栏时隐时现,刚刚看到一段护栏,以为可以放心骑上一段,可是眼看着又消失在视线里;为了防止灾害,当地部门会在道路两旁易发生塌方滑坡的山体上钻孔打钉,网上一层钢筋网,对山体进行加固与防护。我看着山体穿上的这层“丝袜”,有感于这些良心工程的可贵。
    高尔寺山顶空旷少人,漫着未化的积雪。
    下了山,看到了建在山体上的雅江县城。被称为“茶马古道第一渡”的雅江县中规中矩,不到几分钟,摩托车就已穿城而过,于是掉转头重新浏览一遍。
    找了一家由当地一对母女经营的小餐馆,没点几样东西,她们似乎并不介意,一样的笑,一样的周到。卖你梨,还要多塞上几个。使她们微笑的并不是追逐资本的动力,使他们勤劳的也并非是一颗上进的心,而是一种惯性。
    这是翻山越岭的一天。翻过剪子弯山,刚把它甩在后头,卡子拉山出现在眼前。在卡子拉山顶上,夕阳落下来,在草垫上,在雪毯上,在蓝天白云的金光里,牦牛如天外来客般出现了,甩动的年尾巴晕染出一种世俗之外的幻觉。
    狗剩去山顶找僻静处蹭坑,4700米的寒冷,他不俱!只见茫茫白雪中,一个黑影越走越远……回来他说自己很尴尬,有过路的藏民走过去同他攀谈,在藏民自若的神情里,他抬头仰视这高大的身躯竟无颜以对。
    天黑时,我们到达理塘县城,四千米的海拔,有许多卡车司机在此留宿,也好,留下来体验一番世界最高城的夜晚。在这个被外人称作“生命禁区”的地方,旅店见到来客,没有表现出一丝惊讶。
    虽然十月仍然有一些进藏的人群,但越往西走,路上相遇的人就越少。跟其他季节游人连绵成线的盛世相比,川藏路从繁华走向了冷清。

大人、小孩不一样的兴趣.JPG (206.63 KB, 下载次数: 38)

大人、小孩不一样的兴趣.JPG

对机械情有独钟的弟弟.JPG (144.36 KB, 下载次数: 30)

对机械情有独钟的弟弟.JPG

高尔寺山.jpg (121.07 KB, 下载次数: 35)

高尔寺山.jpg

高尔寺山2.JPG (108.4 KB, 下载次数: 52)

高尔寺山2.JPG

高尔寺山路况.JPG (220.75 KB, 下载次数: 44)

高尔寺山路况.JPG

高尔寺山摄影的人.JPG (96.76 KB, 下载次数: 37)

高尔寺山摄影的人.JPG

剪子弯山.JPG (214.46 KB, 下载次数: 43)

剪子弯山.JPG

剪子弯山的雪.JPG (192.93 KB, 下载次数: 49)

剪子弯山的雪.JPG

姐弟俩.JPG (268.38 KB, 下载次数: 41)

姐弟俩.JPG

卡子拉山.JPG (142.52 KB, 下载次数: 39)

卡子拉山.JPG

卡子拉山的大地.jpg (125.9 KB, 下载次数: 41)

卡子拉山的大地.jpg

卡子拉山的大美天地.JPG (180.92 KB, 下载次数: 43)

卡子拉山的大美天地.JPG

卡子拉山的大美天地2.JPG (124.93 KB, 下载次数: 46)

卡子拉山的大美天地2.JPG

卡子拉山的幻境.JPG (198.08 KB, 下载次数: 41)

卡子拉山的幻境.JPG

卡子拉山的幻境2.JPG (180.07 KB, 下载次数: 39)

卡子拉山的幻境2.JPG

卡子拉山石碑.JPG (138.67 KB, 下载次数: 34)

卡子拉山石碑.JPG

坡上的牛和坡下的姐弟俩.JPG (277.89 KB, 下载次数: 95)

坡上的牛和坡下的姐弟俩.JPG

勤劳的手.JPG (208.21 KB, 下载次数: 39)

勤劳的手.JPG

雅江的大卡车.JPG (133.57 KB, 下载次数: 35)

雅江的大卡车.JPG

雅江县城3.JPG (232.77 KB, 下载次数: 42)

雅江县城3.JPG

在卡子拉山蹲坑.JPG (161.46 KB, 下载次数: 46)

在卡子拉山蹲坑.JPG

长青家的奶奶.JPG (173.05 KB, 下载次数: 39)

长青家的奶奶.JPG

长青客栈.jpg (269.78 KB, 下载次数: 43)

长青客栈.jpg

长青客栈外的放牛翁.JPG (276.35 KB, 下载次数: 46)

长青客栈外的放牛翁.JPG

长青客栈外的坡草地.JPG (177.72 KB, 下载次数: 33)

长青客栈外的坡草地.JPG

长青留给我们的地址.jpg (138.96 KB, 下载次数: 37)

长青留给我们的地址.jpg

长青一家人.jpg (193.11 KB, 下载次数: 32)

长青一家人.jpg

长青一家为我们送行.jpg (180.17 KB, 下载次数: 39)

长青一家为我们送行.jpg

翻越剪子弯山的骑友.JPG (291.5 KB, 下载次数: 39)

翻越剪子弯山的骑友.JPG

高尔寺山2.JPG (108.4 KB, 下载次数: 37)

高尔寺山2.JPG

去往卡子拉山.JPG (147.3 KB, 下载次数: 39)

去往卡子拉山.JPG

我在剪子弯山.JPG (203.49 KB, 下载次数: 36)

我在剪子弯山.JPG

雅江县城.jpg (217.75 KB, 下载次数: 35)

雅江县城.jpg

雅江县城3.JPG (232.77 KB, 下载次数: 54)

雅江县城3.JPG

雅江县城的小餐馆.jpg (95.83 KB, 下载次数: 35)

雅江县城的小餐馆.jpg

一五八道班.JPG (183.35 KB, 下载次数: 34)

一五八道班.JPG

作者: 2857034279    时间: 2016-8-14 12:05
不像摩旅记事、像写小说

作者: 流浪在人间    时间: 2016-8-14 14:04
好文采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15 07:31
2857034279 发表于 2016-8-14 20:05
不像摩旅记事、像写小说

属于纪实,小说字太少,吼吼。
作者: yi湘江水    时间: 2016-8-15 09:54
好文不催写手…才女可慢,大叔会耐着性子坐等你妙笔生花
作者: 我也有过    时间: 2016-8-15 12:56
文章写得这么好,尤其细微的心理描写,怎么就不见后文呢
作者: 我也有过    时间: 2016-8-15 12:57
文章写得这么好,尤其细微的心理描写,怎么就不见后文呢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16 09:56
yi湘江水 发表于 2016-8-15 17:54
好文不催写手…才女可慢,大叔会耐着性子坐等你妙笔生花

嘎嘎嘎,秋高气爽,又是一个户外季。

作者: yi湘江水    时间: 2016-8-17 07:08
…赶上了是因为搭了车,搭了车的队友不能要,自己搭了车不能说…哇塞,犀利!你把人家内衣都扯掉啦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24 16:48
2013年10月6日
    在这个含氧量为低海拔区50%的地方的一夜,起初难以入睡,太阳穴发紧。进入睡眠状态至第二天清晨,问题就不存在了,头晕的状态过去了,睡眠解决了一切问题。
    本打算在理塘县禾尼乡一个叫“所波大叔骑友接待站”的地方留宿休整,那里海拔比县城低,打电话过去,一个老人毫不避讳地说他的接待站距离县城54公里。在这个清冷的秋夜,这个距离难以跨越。
    领居家在做过冬的燃料,金黄的牛粪饼贴了满满一屋墙。长青家烧的无烟燃料应该就是它了。这些废料在一双手的反复涂抹下有了审美价值,房顶上,田地里,那些一摞又一摞的精致玩意儿像是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吸引着藏民的手和行人的眼睛。在一条遍布牛粪的小路上,有的人避开它,有的人捡起它并捏出造型,没有什么比一堆牛粪更能体现对于生活的热情。
    从雅江往巴塘方向,不是水泥路就是柏油路。路面在一块方土地上延伸,平整到望不见半丝人烟,一条要被河床抛弃的河流,浅浅地拐向天际。蜿蜒数千米后,在一个新的拐弯里人影出现了,四个大大小小的人影正在洗晒一种农作物,那两个小孩干不下多少活,他们负责蹦蹦跳跳,使他们干活的爹妈看起来有了浪漫色彩。
    理塘县的禾尼乡是一个弹丸之地,从地理位置上却是理塘与巴塘之间唯一有补给的地方。目测上去只有十几户人家,敲了几家的门,门上安着挂锁,不营业的时间里他们连住都不住这里。这时“所波大叔骑友接待站”的招牌出现了,走出来一个戴假发的藏民,气色平和,带有女相,他就是所波大叔, 整个院子里就住着他一个人。
    这个季节能够提供的只有蛋炒饭。一边等蛋炒饭,一边看着墙上的旗帜与留言,包括大叔接受团体捐赠的合影,可以看出,这家接待站在驴友中很受追捧。
    所波大叔将蛋炒饭端上桌,他大约六十多的年纪,黑瘦,平静少语,典型的藏族大叔模样。儿子上山挖草药,随身带着帐篷,并不经常回家。每年三月份开始陆陆续续有骑行队伍进来,直到十月中旬结束,每到暑假高峰期,每天能有五六十人留宿,三个小房子住不下这些人,草坪里就会扎满帐篷,他需要和他的小儿子以及请来的五个帮手打点这一切。那时候总是很热闹,年轻人跳啊闹啊!现在旺季过去了,院子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守着满院子的风景。没退休之前他是特级教师,退休后,他代表小学接受外来捐赠。
    屋前有一个大大的草坪,草坪里种了些什么哟?种着雪山哟!种了些什么哟?种着白云哟…
    窗户下的太阳能发电板蓝得发亮,所波大叔的骑友接待站是去年开起来的,没有实现通电,发电就靠这两块太阳能发电板。
    藏民家的茅坑如他们放牧的土地那般广阔,支持各种姿势掉进去。
很难把细声细气的藏民跟财大气粗联系起来,腰缠万贯而不着痕迹,藏族人民似乎没有财富的概念,给人一种对自身财富不自知的印象。寻常的牧民除了在虫草季节上山采药外,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养殖耗牛,牦牛卖价不低,少则七千一头,多则上万,所波大叔家养了八十头牦牛,平常囤着,只有需要钱的时候才动它们。
    下午一点,该动身了。狗剩在坪里检查摩托,所波大叔学着他的样子趴在地上往发动机里瞅:咦——好多泥,给它洗洗,洗洗…他说这个话时,屁股很自然地翘起来,这简直是人世间最本真的动作。
    车子发动,所波大叔站在原地冲我们双手合十。我们就这样告别了他,告别了这一个人的院落。
    翻过海子山,姊妹湖如高原遗珠般散落在山脚,她们相互依偎,碧绿雪白。海子山因这对深闺姑娘有了母亲的仪态。
    德达大桥后,一位兜风少年在村口的小河边遥望,他的倒影对着这汪河水,小车倒在一旁。或许因为人类从来都是逐水而居,每一处叫做家乡的地方总是流经一条河,我童年兜风的地方叫志溪河,那时稚嫩的倒影映在河面,雨水多的年份,在河两岸村庄的关切中,巨大的倒影坚定了一个孩子长大的决心;雨水少的年份,在河两岸村庄的关切中,倒影渺小如一个孩子的声音,可有可无…在河水的涨涨落落中,孩子长大了!而这条河还是当年的那条河,村里的人去镇里办事要经过它;村里的学生考上大学要经过它;村子里的生老病死,都要经过它。
    进入村庄,国道两旁是人家,院墙外的壮汉扛起编织袋,双腿稳稳扎在地面。他扭过脖子等待落后的队友,雷厉风行的品质使他看起来稳重又可靠,他没有嘶喊,没有催促,只是慢慢地等着,默默又默默,这无声的是男人的沉默!粗粝的编织袋磨宽了他的肩膀,磨粗了他的手指,捶打着他未发育完全的身板!编织袋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是农作物吧,是种植农作物的肥料吧,是羊毛吧,是晒干后的牦牛奶吧…是一个小小男子汉的成长吧!
巴塘县的街道稍显繁华,人气回升了一些。一支家族式的磕长头队伍与我们一同进入这座县城,磕头者磕在前头,身姿黝黑颀长,行李车推在后头,推车者黝黑丰满。很快,没拧几把油门,摩托车就远远将他们落在后面。
    所波大叔说要给车洗洗,这种话在新旧交替时期就如寓言一般灵验!巴塘前方即将进入藏区,换掉一身泥土进藏吧!
  一块写着“十元洗车”的木板属于母女三人,这个母亲靠一块木板、一把高压水枪、一方屋檐、 几抹抹布、一双女儿组成了他们的洗车店。其中一个女儿富于同情地望着我们,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国庆假期结束后,她就要回到学校远离她的母亲,再远也不过是在同一个县城,对于没有出过远门的她,去拉萨是一件残酷的事。
    离她们这方屋檐100米的地方立着一面红旗,红旗下面停着两辆白色SUV,我的心软了下来。湘A啊湘A,我是湘H!湘A啊湘A,不管你在家乡多么高大阔气,此刻你是我的老乡!老乡啊老乡,我是湘H…在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家乡人变得如此熟悉。
    一辆轿车开过来,车主道:随便冲冲。我回过神来,“随便” 二字真是耐人寻味,是冲五块钱的…还是冲完不抹自然晾干?对于一家诚实经营的洗车店,这单生意不好做。负责第一道工序的母亲将水枪对准车身,滋啦啦,一分钟过去了;又滋啦啦,两分钟过去了。五块钱最多冲两分钟,再往下就得收全款了!气氛陡然紧张,车主与我紧盯着水枪喷出的白雾,母亲仍未罢手…三分多钟过去了,水枪的扳机被弹回原位,第一道工序终于结束了。负责第二道工序的女儿还没有拿着抹布走过来,车主就打开钱包问道:多少钱?他没有拿五块,也没有拿十块,而是把难题抛给母亲,多少钱,此中有深意!
    母亲挥挥手让他走,笃定的神情使她瞬时撑起女人的半边天。这个没有学过大道理的人,好像天生懂道理。
    狗剩骑着洗好的车去配件,我在路边等他。那些磕长头的人不知道追上来没有?这是我第一次遭遇磕长头的队伍,这些匍匐扣地的背影促使我回头寻找他们。站在坡顶,我看到在坡底蠕动的他们,白玉无瑕般,我不敢看,立刻转身等在坡顶。
    20分钟过去了,太慢了,我往回走去迎他们,远远地看到他们坐在路边吃东西。这是一家四口,父子三人在前面磕头,妇女拉着小板车走在后头,板车上装着平常衣食住行的物品。父子三个又黑又瘦,只有推车的妇人,依然保留着俗人的脂肪。
    我走上前去:你好!你们磕了多长时间了?我问得很小心,面前是四尊佛。男子说磕了一年多了,从四川过来。再说点什么呢?这个时候,妇人冲我比划,我这才看清她手里握着零零散散的一沓钞票,她说吃的东西不够,提示我给一些钱。我说我也要去拉萨,需要精打细算,只能给她五块…没想到是这个结果,我在拒绝她,并为此感觉乏味。
    在路上逗留的时间长了,他们引起了关注,在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信徒的朝拜行为得到普遍的呵护。一位奶奶叫小孙子拿着钱过来了,老人的想法是周全的,她叮嘱孙子要每个人给十块。祖孙俩的到来为这个情境增添了一丝味道。
    而我已逃离。
    从四川的巴塘跨越金沙江大桥,就算进入了西藏界。对于披星戴月的行者,西藏界碑意味着一次胜利!胜利者在界碑上涂满惊世言语…这些憋了一路的家伙让他们好好发泄吧!
    在交界的两江汇流处,江水呈现出一半土红色,一半叶绿色的罕见现象,你看这五彩多样的世界…过了桥上了岸,到了进藏后的第一个县城,芒康县。这个地方的加油站不能直接用油枪加油,需要把油抽在铁壶里再往车里灌油。县城里开商设铺的人以四川人为主,在川菜馆吃过晚饭,没有停留的欲望,于是和狗剩商量再往前跑跑。
    往前需要翻越两座四千米的高山,第一座山宗巴拉山,摩托车爬坡时天有亮色。第二座山,拉乌山,摩托车刚到山脚,天空下起看不见的雨,黑光笼罩。入山口有警察设卡,人员出入一律要求登记身份信息。一个工作人员走出来,告诫不要上山,下雪路滑,车翻了人就没了!说到动情处他踹了踹摩托前轮。看着他油乎乎的嘴,再看看岗亭里忙着下火锅的一桌干警,我顿时生出一种浪漫豪情,对前途反而充满信心。狗剩也说好。
    上山的路伴随着越下越大的雨,连平常最勤奋的货车也不见了。雨下着下着,眼神越发迷离,聚焦一看,不知什么时候道路上已经雾气腾腾,狗四在一两米的能见度里吭哧吭哧,就在这蒙胧的雾气中,路边出现一辆被吊起的事故车,枯槁的钢架,变形的车身,瞬时阴森四起,“以儆效尤”四个大字血淋淋地飘荡在半空。谁能说这一刻不感到恐惧?可是雾还是散了,一切都恢复了。
    下山了。带着胜利的喜悦来到如美镇。敲开路旁一家小店的门,一个胖乎乎、头发齐耳,带着些许乳房的人打开了门。

月亮下的如美镇.jpg (72.98 KB, 下载次数: 31)

月亮下的如美镇.jpg

在溪水边洗晒的藏民.JPG (227.03 KB, 下载次数: 33)

在溪水边洗晒的藏民.JPG

姊妹湖(眼镜湖).JPG (167.76 KB, 下载次数: 28)

姊妹湖(眼镜湖).JPG

按奶奶说的小孩发给他们每人十块钱.JPG (211.62 KB, 下载次数: 34)

按奶奶说的小孩发给他们每人十块钱.JPG

朝拜四口之家.JPG (169.27 KB, 下载次数: 31)

朝拜四口之家.JPG

川藏界两江汇流.jpg (184.42 KB, 下载次数: 28)

川藏界两江汇流.jpg

村里的男子汉.JPG (203.75 KB, 下载次数: 29)

村里的男子汉.JPG

搭车的人.JPG (278.11 KB, 下载次数: 31)

搭车的人.JPG

蛋炒饭.JPG (162.07 KB, 下载次数: 38)

蛋炒饭.JPG

德达大桥.JPG (242.95 KB, 下载次数: 28)

德达大桥.JPG

德达大桥后的村庄.JPG (224.3 KB, 下载次数: 27)

德达大桥后的村庄.JPG

夫妻与兄妹的家庭结构.JPG (184.51 KB, 下载次数: 35)

夫妻与兄妹的家庭结构.JPG

工作中的母女仨.JPG (223.35 KB, 下载次数: 28)

工作中的母女仨.JPG

狗剩在姊妹湖.JPG (129.52 KB, 下载次数: 35)

狗剩在姊妹湖.JPG

海子山.JPG (184.47 KB, 下载次数: 34)

海子山.JPG

进入藏区啦!.JPG (145.34 KB, 下载次数: 34)

进入藏区啦!.JPG

聊夏天院子里热闹时的样子.JPG (198.67 KB, 下载次数: 38)

聊夏天院子里热闹时的样子.JPG

聊一聊,送一送.JPG (261.45 KB, 下载次数: 49)

聊一聊,送一送.JPG

漫漫长路中的无数次休息.JPG (170.61 KB, 下载次数: 34)

漫漫长路中的无数次休息.JPG

芒康县的藏族摩托车手.JPG (143.26 KB, 下载次数: 35)

芒康县的藏族摩托车手.JPG

所波大叔家.JPG (175.94 KB, 下载次数: 30)

所波大叔家.JPG

所波大叔家门口的318.JPG (125.21 KB, 下载次数: 32)

所波大叔家门口的318.JPG

所波大叔驴友之家.jpg (265.8 KB, 下载次数: 46)

所波大叔驴友之家.jpg

他们在坡下休息.JPG (203.16 KB, 下载次数: 22)

他们在坡下休息.JPG

天地有大美.JPG (329.03 KB, 下载次数: 48)

天地有大美.JPG

头一次与磕长头的队伍面对面.JPG (193.54 KB, 下载次数: 28)

头一次与磕长头的队伍面对面.JPG

我与狗剩在姊妹湖.JPG (193.43 KB, 下载次数: 31)

我与狗剩在姊妹湖.JPG

我与所波大叔.JPG (220.15 KB, 下载次数: 49)

我与所波大叔.JPG

雪雾中的拉乌山.jpg (80.66 KB, 下载次数: 32)

雪雾中的拉乌山.jpg

DSC_0428 (2).jpg (321.21 KB, 下载次数: 31)

下午五点的狗四

下午五点的狗四

所波大叔家的太阳能发电板.jpg (403.84 KB, 下载次数: 28)

所波大叔家的太阳能发电板.jpg

湘A.JPG (203.45 KB, 下载次数: 21)

湘A.JPG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25 03:54
yi湘江水 发表于 2016-8-17 15:08
…赶上了是因为搭了车,搭了车的队友不能要,自己搭了车不能说…哇塞,犀利!你把人家内衣都扯掉啦

裤头在的

作者: yi湘江水    时间: 2016-8-26 09:03
Echocycle 发表于 2016-8-25 11:54
裤头在的

   湘H…嗅出点名堂嘞,湘B这里也是茅塞顿开,错愕!细妹子你真蛮厉害,冒么子好讲伴蛮顶是滴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28 04:52
yi湘江水 发表于 2016-8-26 17:03
湘H…嗅出点名堂嘞,湘B这里也是茅塞顿开,错愕!细妹子你真蛮厉害,冒么子好讲伴蛮顶是滴

家乡话,要得噻。

作者: 看着办    时间: 2016-8-28 10:38
妙笔生花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30 16:53
2013年10月7日
    如美镇又叫竹卡镇,竹卡镇是当地人的叫法。几家做生意的人拢在一起撑起了这个小镇的脸面。联通在那里完全没有信号。
    昨晚为我们开门的是“云南旅游之家”的店主,他身体肥胖,说话轻柔极慢,大多数时间里像藏族人那样痴痴地盯着人看。去年他带着一个很小的男孩从云南来到当地开店。
    次日早晨,雨不下了,大地泛上来一股湿气。房间里的公共拖鞋上又见“钓鱼岛”字样,拖鞋趴着的地面一半覆盖着粗颗粒的水泥,一半覆盖着裸露的泥巴,它仍在装修中,不过装修好后它也只是另一半水泥的样子,毕竟是小地方,那么多人来这里,来过的人却不会再来第二次。
    如美小镇一片黄色河谷加重了它绝世的意味,河谷上的竹卡大桥写着当年生产建设的口号。除了几辆过路的卡车,几无人影。店家和他的儿子成了我全部的观察对象,看着看着我终于知道,丰满的胸部是假的,他是小男孩的爸爸而不是妈妈。秋季进藏的长龙消失了,小男孩的妈妈已回到云南开始了漫长的探亲之旅。
    一个床位只要二十,一份蛋炒饭却要十五。店家远离繁华,从昆明那样喧嚣的地方来到祖国大地的一处犄角,为的就是这十五块钱一份的蛋炒饭。
    离开如美,黄泥水泛滥的澜沧江为我们送行,一直送到觉巴山脚。公路没有护栏,加上下雨,不能拿相机,景致一步一错。
    熬到离山脚只剩十公里,就在这个时候,路边一对藏族父子推着摩托车向我们招手,藏族青年指指车子的启动杆,然后在上面踩了几脚,意思说打不着火。他并不说话,眼神怯怯的;同时,看人的方式又充满野性。藏族男人有一个特点,明明家里有成群的耗牛,是正经人家,却穿得像个流浪汉。就像这个藏族青年,穿着破败的棉袄,腰间却别着精致的藏刀,对于身份难以判定,我下车时不由得小心翼翼。狗剩帮他检查摩托,判断火花塞出了问题,几个人围着摩托鼓捣一阵,无果。正是在这个过程,青年紧张车子的神情为他塑造出一种好人形象,他是好人,我们却没办法为好人修好车…青年边说边比划,希望用绳子把他的车牵引下山,山下有修理店。正好!我们有绳子以及一颗助人的心!青年呢,他却指着如美的方向,那个我们好不容易抛在轮胎后面的方向。拉到坡顶让他们滑下去,可行吗…报警求援吧…总之从时间上、内心上都不想再回去…最后还是拒绝了他们。看着父子怯生生的微笑,看着他们推着车离开的背影,不觉感到身体里酸溜溜地滑出一个小我来。
    越想,情绪越糟,一路上谁也不说话。我总结,遇到这种问题其实可以有两全的办法,比如拦一辆卡车帮其载下山。人生路,路长弯多,每一个拐弯都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觉巴山下登巴村,村里人家就在这座山的下面,在东达山的边上,在山与山之间的沟沟坎坎里。
    一场无人的静谧,人去哪儿了?那有一个!她坐在矮凳上洗衣服,两条腿之间夹着一个大脚盆,家务事使她充实极了。想想还有什么可以洗的,她盯着一脚盆水陷入沉思…她想到了,还有一件衣服,利索地将自己身上的褂子脱下来,投入脚盆里,露出光秃秃的胸脯。看不清她的年纪。
    一路上,四千米的山头像商量好了那样出现在半路,阻隔着人们远行的脚步。一个人没什么事不大可能翻越那些山头,一个人一辈子没什么事,也就一辈子不用翻越它们。但是,谁没有个把女儿嫁到山的那边呢?谁没有个把心上人家在山的那边呢…于是,翻山越岭便成了村里人的常态。
    东达山是少有的海拔五千米的山峰,把女儿嫁过东达山需要做父母的下一番决心,因为这意味着一年到头家人团聚的机会几近于无。跟这座山扯上关系的两家人,山的两头,要么是有难得一见的爱情,要么就是有不可悖逆的命运。
    对于进藏的人群,东达山具有象征意义,东达山过后,再没有比它更难的坎。
    还没到东达山脚,雪已经下了厚厚一层。“嘎”的一声,一辆掉头回来的摩托车停在我们前头:“不要上去了,结冰了。路上的也下来了!”这是从山上下来的一个摩友,他心好,不希望我们枉费工夫。可明明刚才还上去一辆卡车…见我们犹豫不决,摩友拧上油门负气走了。
    上还是不上?摩友生气的样子使我不愿辜负他的好意,同时理性偏偏告诉我,卡车能去的地方,对于摩托车简直是坦途。
    为了维持一种自然界的庄严,我们在山下等等看吧!
    雪啊,树啊,路啊,白的,黄的,黑的。人啊,生灵啊,你藏在哪里?看哪,雪雾里孤零零立着一家旅馆!
    走在西藏的道路上,我常常会想,再往前还能有人居住吗?然而峰回路转,在某个恰当的地方,仍然会看到一栋栋民居。这样一次次的反转让我领会到万千年来人类在生存问题上的挣扎与勇气。
  旅馆门外停着三辆山地车,狗四学着它们的样子停了下来。推开门,一股暖气扑上来。里面的三个青年回头望了一眼然后继续盯着炉火。炉子的另一角坐着一个藏族女人。
    “扎西德勒!”我希望得到主人的许可。
    “扎西德勒!来烤烤火。”她正梳妆,把一缕丝带织进她的辫子里。
    我在炉火旁坐下,不去看三个青年,现在,我们是同样的地位。
    藏族少妇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忘我地编着辫子,任我们这些外人在炉子旁自给自足,任我们在她家地板上踩出一道道的水印。
    外面什么也没有,白雪吞噬了一切!只有这三个青年,除掉他们,就能做国王…少妇无邪悠然,编好了辫子,正把辫子往头上盘,她没有精力去揣度那些打她王国主意的人,生活已经足够她忙的。
    一个小女孩不知从哪里玩耍完跑了回来,她站在门框边眼巴巴地看着我,想不到旅店长大的孩子,对人依然如此感兴趣。
    狗剩看到小女孩,认为感谢这家人的时机到了,将糖果拿出来分给她,不料,这娃背着她妈妈的面就把东西吃完了。狗剩见状再塞给她一个大苹果,这个大苹果不在她妈妈面前晃几圈是吃不完的…一
切为了团结。
    同三个青年聊天,得知他们包了一辆车上山,狗剩感慨:“你们已经包车了呀?”这句话本没有任何意图。可是青年心虚:“觉巴山是骑过来的,风大,根本不觉得热,但是衣服却湿到袖子了,一直出汗……”其中一个青年解释他包车的原因。
    不一会儿,车子来了,跟车回来的还有两个藏民。藏族的年轻人已普遍穿着流行服饰,油污包裹的牛仔裤隐约透着本色。他们用近乎迷恋的眼神盯着人看,目光相遇时毫不回避。此时,藏族女人仍在盘她的长发。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这样的家庭结构轻易使人联想到藏族的共妻传统。在有限的生存条件面前,为了维持家族繁衍,人类想尽了办法。
    藏族青年和汉族青年七手八脚将山地车固定在车顶,然后他们全部钻进车里,热完车径直开走了。我跟狗剩赶紧跨上摩托跟在后头,虽然天空一副要下雪的模样,可是还有什么比合群更有安全感呢。
    果然从进山开始一直下雪,摩托在低温缺氧的环境熄火几次。在连汽车也如孤星闪烁的雪山上,一辆搁浅的摩托其实非常容易博得同情,然而过往车辆一味呼啸而过…他们的寡情,衬托出前路的险恶。
    重新打火上路。在冲顶的地方遇到一支骑行队伍,这些男孩女孩正埋头推车,风雪割脸,他们想方设法把头埋进肚子里。象征速度的自行车在冰窖子路面只剩下象征意义。减去风阻,减去雪阻,他们居然从山脚位移到了山顶。下车给他们鼓气,男生碧绿鲜活,女生黯淡飘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使她的嘴角抿成一条线,抿做一尊磐石。当我在路上时,我的嘴角如同她的嘴角,疲倦使它失去上扬的力量。这有什么关系呢?我的心里开了花。
    山顶的四轮车堵了一公里,冒着雪,人们主动走出车外除冰。一辆外地轿车撼入冰块中,所有人涌过去朝着车屁股使劲,这副齐心的样子在山下是看不到的。
    在崇山峻岭,在沙漠峡谷,人们油然生出一种崇敬与恐惧心理,生存的本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单纯。         狗剩推了半天,发现轿车里坐了三四个人,痛心不已。跟大货车相比,外地车缺少这种环境下的应变能力。
    下山了,太阳出来了,我又闻到了花香。
在兵哥哥拎着瓜子、肥皂盒走出小卖部预备洗洗睡的时候,我们抵达邦达镇。
    兵哥哥不想走,站在一旁瞅。

登巴村.JPG (150.95 KB, 下载次数: 30)

登巴村.JPG

店主从云南带过来的儿子.jpg (130.19 KB, 下载次数: 30)

店主从云南带过来的儿子.jpg

店主的儿子.jpg (159.93 KB, 下载次数: 27)

店主的儿子.jpg

东达山底是春天.JPG (181.68 KB, 下载次数: 38)

东达山底是春天.JPG

东达山顶.JPG (125.18 KB, 下载次数: 35)

东达山顶.JPG

东达山顶的冰雪路.JPG (145.29 KB, 下载次数: 36)

东达山顶的冰雪路.JPG

东达山顶的卡车.JPG (195.16 KB, 下载次数: 26)

东达山顶的卡车.JPG

东达山脚的雪.JPG (149.56 KB, 下载次数: 32)

东达山脚的雪.JPG

东达山脚的雪景.JPG (175.61 KB, 下载次数: 22)

东达山脚的雪景.JPG

东达山下的吉珠旅馆.JPG (195.66 KB, 下载次数: 41)

东达山下的吉珠旅馆.JPG

放学的学生.JPG (221.62 KB, 下载次数: 28)

放学的学生.JPG

合力维修.JPG (184.58 KB, 下载次数: 39)

合力维修.JPG

吉珠和她的孩子.JPG (176.55 KB, 下载次数: 39)

吉珠和她的孩子.JPG

吉珠旅馆.JPG (201.5 KB, 下载次数: 36)

吉珠旅馆.JPG

吉珠旅馆的吉珠?.JPG (166.35 KB, 下载次数: 41)

吉珠旅馆的吉珠?.JPG

吉珠旅馆内的三位避风青年.JPG (145.22 KB, 下载次数: 36)

吉珠旅馆内的三位避风青年.JPG

叫车辆内多余的人下车.JPG (121.92 KB, 下载次数: 36)

叫车辆内多余的人下车.JPG

觉巴山的藏族父子.jpg (279.99 KB, 下载次数: 30)

觉巴山的藏族父子.jpg

骑上东达山的一支车队.JPG (140.46 KB, 下载次数: 30)

骑上东达山的一支车队.JPG

求助的藏族父子.jpg (209.49 KB, 下载次数: 28)

求助的藏族父子.jpg

如美镇云南旅游之家的拖鞋.jpg (205.98 KB, 下载次数: 57)

如美镇云南旅游之家的拖鞋.jpg

山顶的獒.JPG (183.09 KB, 下载次数: 26)

山顶的獒.JPG

室内涂鸦.JPG (96.75 KB, 下载次数: 31)

室内涂鸦.JPG

他们推车离开的背影.jpg (118.07 KB, 下载次数: 31)

他们推车离开的背影.jpg

维修失败.JPG (198.11 KB, 下载次数: 43)

维修失败.JPG

我和獒.JPG (116.16 KB, 下载次数: 28)

我和獒.JPG

我在东达山顶.JPG (144.64 KB, 下载次数: 27)

我在东达山顶.JPG

夜晚食客盈门.JPG (175.68 KB, 下载次数: 29)

夜晚食客盈门.JPG

云南旅游之家的客房.jpg (222.74 KB, 下载次数: 28)

云南旅游之家的客房.jpg

云南人在西藏开的“云南旅游之家”.jpg (264.54 KB, 下载次数: 33)

云南人在西藏开的“云南旅游之家”.jpg

在邦达镇的休整点.JPG (109.01 KB, 下载次数: 41)

在邦达镇的休整点.JPG

这小子睡着了?.JPG (120.01 KB, 下载次数: 45)

狗剩醒醒...

狗剩醒醒...

众人推车.JPG (144.34 KB, 下载次数: 27)

众人推车.JPG

作者: yi湘江水    时间: 2016-8-31 03:47
Echocycle 发表于 2016-8-31 00:53
2013年10月7日
    如美镇又叫竹卡镇,竹卡镇是当地人的叫法。几家做生意的人拢在一起撑起了这个小镇的脸 ...

    喜欢你叙事的风格!看过来QQ2579873014,同时衍生下句;不加我微信的楼主就是耍流氓!永远支持你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8-31 09:19
yi湘江水 发表于 2016-8-31 11:47
喜欢你叙事的风格!看过来QQ2579873014,同时衍生下句;不加我微信的楼主就是耍流氓!永远支持你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9-2 17:27
2013年10月8日
    兵哥哥看上了我们这些寻常人的自由,他不肯走。
    茶马古道背包客之家,一层是客栈自家开的藏茶馆,晚上有不少当地人坐在里面喝奶茶吃糌粑。整个二层住宿由一个大开间隔成若干木板房,一个地铺三十块。地板也是木板搭的,木质空间里只有床,踩在上面,声音在共鸣腔体里碰撞,响声更大了,到了半夜有人住进来,能听到周围房间的低语声。
    在没有进藏公路之前,在路还是人马驿道之时,邦达作为茶马古道上往来商贾马帮的必经之地,担负着补给、中转的功能,客栈的名字来源于此。
    在有了公路之后,在茶马古道作为时光之子渐渐老去之时,邦达作为通往世界的人车大道上的枢纽小镇,既是川藏南北线的交汇点,又是川藏、滇藏线的分合处。
    邦达有着文化传承,围着锅灶转的中年夫妇并不一定懂得这种传承,"茶马古道背包客之家"这个名字是他们在上海读大学的女儿取的。
    说起这个女儿,他们脸上商人的神情浅了,父母的笑纹浓了。相比其它财富,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更值得他们炫耀。
    一大早就有人踩着地板,咯吱咯吱地碾着木楼梯上上下下。炉子里滚烫的气味飘过来,仿佛是小时候在寒冷的早晨,在大人们悉悉唆唆的忙碌声中,闻着柴火赖床的味道。
    藏茶馆里坐着的人不见了,他们从早忙到晚,晚上才是犒劳自己的好时机。
    在客栈里吃了一碗20块钱的面条,因为菜比肉贵,蔬菜要从四川、新疆两个方向运进来,女主人说像这样的青菜面条不好卖,卖价高了没人买,卖价低了生意没法做。
    女主人在一楼的圆周半径里旋转,一会儿来这边烧烧开水,一会儿去那边擦擦桌子。男主人坐在烧开水的炉子旁,热水冒出的雾气使他看起来很暖和,时不时他往自己碗里添些茶。还是国庆时节,他就像冬天那样坐在了炉火旁。
    说不了几句话,话题又一次聊到他们在内地上大学的女儿。上大学只是结果,使他们不断回忆,不断诉说的是女儿求学的过程——去拉萨读的高中,一学期回来不了几趟,遇上路不通,回来一趟要个把星期,读完高中去了更远的上海…毕竟她才十多岁。他指给我看墙上的合影,是一家四口。你们家还有一个儿子?是啊,去他奶奶家了,我的家在四川,是上门来的。这时炉子上的水翻滚起来,他用水瓢舀上来一勺添进茶碗里,然后冲不知道在哪儿的女主人喊了一句:水开了!
    当年谁上门已经不重要了,现在他才是这个家的主人。
    越往西汽油越贵,邦达镇93号汽油涨到了九块五。由一辆嘉陵600跨子与一辆新街火223组合成的车队正在加油站补给。加入车队的车手变得更沉默了,其中平着胸、脸藏在头盔里的女车手,看上去,她很屌。
    业拉山的天路九十九拐,大气磅礴,站在业拉山顶俯瞰这天地的模型,君临天下,人的自我瞬间放大。
    一车藏民坐在拖拉机车斗里,经过九十九道拐爬到山顶。这些他们上下班途中来回摆渡的大拐,于他们而言,实在没有值得感慨的地方。
    下山后延着怒江走上一段,雄浑的怒江峡谷苍黄苍黄,怒江桥简陋地挂在峡谷两岸。待翻过安久拉山后,往201省道取道几公里,然乌湖就到了,它离318线八公里远。也就是从邻近的然乌镇开始,美景成规模地出现。我终于觉得川藏线的美景在藏区,西藏的山水无法媲美。
    然乌湖边,再一次相遇跨子车队,之前骑两轮的人现在换到了跨子里。因为是重逢,彼此都觉得应该停下车说点什么。他们是一只重庆车队,山城重庆的孩子从小就骑着父辈的CJ70在山道上跑,摩帮文化在不同的年代培育了一批批爱摩托的人。嘉陵这个昔日的摩托车之王,如今恐怕只有土生土长的重庆娃对它持最沉重的感情。
    每个微寒的清晨,每个阳光如炙的晌午,每个车身映入月亮的冷夜,车轮在滚动。多想休息一场!搭车比骑车更需要热情,没有热情人会怕冻,膝盖会怕疼,眼睛会怕瞌睡。生活为我们画了几个圈,时间一到就该回到圈子里,为此,我不敢睡,不敢疼,不敢怕…
    路边的里程碑上闪过3737的数字,马上3738的数字也一闪而过。318国道上每隔一公里就会出现一块里程碑,从上海开始一直到西藏樟木镇。谁会轻易想到去完整地走完一条路呢?如果没有机车;谁会愿意抽出生命中一部分时间去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呢?如果没有一颗热爱的心。
    让生活长在!
    川藏公路,益阳大道!靠近波密县的一段长路有着家乡公路的风范。没有悬崖,只有平行的一条小河,河水流多远,摩托就骑多远,不肆虐,不凌厉,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温柔的伙伴。
    高原风起,天色渐渐暗去。温柔的伙伴将我们带到一辆停泊的轿车面前,它的车头凹陷,摩擦着护栏,车尾甩在路中间。我们熄火,下车,冲车内喊话,无人应答。狗剩探身过去往车内看,车里没有人。
    另一辆过路轿车带着疑惑的神情停下来,我告诉他车内已经没人,他不放心,熄火,下车,跟我们刚才那样往车内看。没看到人,他于是打上火走了。
    与在城市里人与人之间非正式的接触相比, 天地之间的邂逅,人越少,责任越集中。
    路边护栏的反光条为我们提示着行进的路线,对于夜行者,深夜里任何发光体,都跟月亮一样有爱。
    当漆黑的国道里射进第一缕灯光,波密县城到了。下车的动作,使我冻僵的四肢乍开一道道口子,行走的每一步都是血管里的冰块在解冻。
    菠萝菠萝蜜驴窝,一间房五十,没有浴室。虽无法跟长青家比,住宿条件仍算是这一路上环境最好的有,瓷砖,有冲厕,有了文明社会的气息,大约跟房东是外地人有关。
    半宿起夜,途经走廊涂鸦墙,窥见一个叫清江的驴友留下的遗作,遗憾之情渐渐升华为一种恐惧,直至深夜无眠。

DSC_0707.JPG (232.8 KB, 下载次数: 26)

DSC_0707.JPG

DSC_0667.JPG (170.11 KB, 下载次数: 26)

DSC_0667.JPG

DSC_0532.jpg (310.55 KB, 下载次数: 42)

DSC_0532.jpg

DSC_0522.jpg (171.22 KB, 下载次数: 38)

DSC_0522.jpg

DSC_0524.jpg (224.91 KB, 下载次数: 31)

DSC_0524.jpg

DSC_0542.jpg (256 KB, 下载次数: 35)

DSC_0542.jpg

DSC_0547.jpg (227.43 KB, 下载次数: 29)

DSC_0547.jpg

DSC_0557.jpg (51.09 KB, 下载次数: 37)

DSC_0557.jpg

DSC_0664.JPG (175.45 KB, 下载次数: 43)

DSC_0664.JPG

DSC_0702.JPG (159.01 KB, 下载次数: 38)

DSC_0702.JPG

DSC_0671.JPG (148.09 KB, 下载次数: 30)

DSC_0671.JPG

DSC_0725.JPG (229.78 KB, 下载次数: 27)

DSC_0725.JPG

DSC_0670.JPG (202.6 KB, 下载次数: 23)

DSC_0670.JPG

DSC_0680.JPG (314.27 KB, 下载次数: 32)

DSC_0680.JPG

DSC_0705.JPG (177.71 KB, 下载次数: 39)

DSC_0705.JPG

DSC_0770.JPG (266.01 KB, 下载次数: 29)

DSC_0770.JPG

DSC_0733.JPG (176.17 KB, 下载次数: 30)

DSC_0733.JPG

DSC_0792.JPG (262.84 KB, 下载次数: 32)

DSC_0792.JPG

DSC_0788.JPG (190.79 KB, 下载次数: 24)

DSC_0788.JPG

DSC_0780.JPG (207.99 KB, 下载次数: 41)

DSC_0780.JPG

DSC_0775.JPG (136.62 KB, 下载次数: 38)

DSC_0775.JPG

DSC_0794.JPG (257.79 KB, 下载次数: 44)

DSC_0794.JPG

DSC_0797.JPG (197.4 KB, 下载次数: 411)

DSC_0797.JPG

DSC_0798.JPG (244.59 KB, 下载次数: 27)

DSC_0798.JPG

DSC_0801.JPG (212.09 KB, 下载次数: 29)

DSC_0801.JPG

DSC_0803.JPG (202.68 KB, 下载次数: 27)

DSC_0803.JPG

DSC_0807.JPG (192.71 KB, 下载次数: 33)

DSC_0807.JPG

DSC_0819.JPG (124.02 KB, 下载次数: 31)

DSC_0819.JPG

DSC_0829.JPG (143.55 KB, 下载次数: 30)

DSC_0829.JPG

DSC_0854.JPG (106.93 KB, 下载次数: 32)

DSC_0854.JPG

DSC_0867.JPG (197.72 KB, 下载次数: 32)

DSC_0867.JPG

DSC_0912.JPG (200.67 KB, 下载次数: 37)

DSC_0912.JPG

DSC_0915.JPG (216.12 KB, 下载次数: 35)

DSC_0915.JPG

DSC_0916.JPG (205.6 KB, 下载次数: 28)

DSC_0916.JPG

DSC_0922.JPG (47.61 KB, 下载次数: 31)

DSC_0922.JPG

DSC_0932.JPG (144.13 KB, 下载次数: 26)

清江作品

清江作品

清江.jpg (43.21 KB, 下载次数: 19)

清江.jpg

DSC_0910.JPG (201.48 KB, 下载次数: 22)

DSC_0910.JPG

作者: 山东祥子    时间: 2016-9-3 06:05
楼主很有文采~

作者: 神七老黑    时间: 2016-9-3 07:01
谢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9-3 15:46
山东祥子 发表于 2016-9-3 14:05
楼主很有文采~

蒸的吗?啊哈哈哈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9-8 18:13
2013年10月9日
    “一百英里,二百英里;天啊,三百英里,四百英里;天啊,我已离家五百英里……离开了家,离开了家,离开了家,离开了家。天啊,我已离家五百英里。”
    相比昨天,今天我离家更远了。
    波密县城相比之前走过的地方更繁华,许多内地人来波密开店,从内地来到边疆,洛阳纸贵,共同的陶金梦支撑着这些人,一呆好多年。繁华的代价是雷同,波密因此丧失了民族印记。
    波密是墨脱公路的入口,月底墨脱将举行通车仪式,历史性地从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城名单中走出来。
    仿佛一个即将举办成人礼的小伙子,世人围着他、瞅着他,左看右看,比他还要兴奋。这种兴奋加重了我不能去的失落。墨脱因它的徒步路线闻名于世,没有路,没有外来气息,除却喧嚣,剩下鸡鸣狗吠的墨脱。而今有路了,虽比不上徒步的山路精彩,人们还是想进去看看。我不能去,那头越是敲锣打鼓,路过越是失落。因而当有被CCTV采访的摩友从墨脱出来,那一刻,简直不想理睬他。
    波密县城汽油每升八块多,从这里开始,摩托车加油需要出示三证。
    沿着318国道弯弯曲曲,有个把人在路上走来走去。在无望的田野,结着苍劲的麦粒;在荒凉的山谷,生长着冬虫夏草。风起的时候,虫草在看不见的地方摇摆,挖虫草的人身上背着帐蓬,拉长的影子跟着他,记不清多少个日子过去了,他与影子在一起;记不清多少年过去了,他与虫草一起长大,脸儿总是贴着地面,双眼在离虫草最近的地方出神。他的家就在山的那边,烧饭的烟雾似乎还看得见;他的家就在河的那边,风儿从河岸吹过。可是他不能回家,挖虫草的袋子好轻好轻;可是他不能回家,背着帐篷怎能回家……
    阳光暖烘烘地烤着地面,路边林子里的花花草草困了,只听得见叶子落地的声音,以及风推着叶子跑上一段再调转身来推其他叶子的声音。
    中午到了,我也困了。
    我躺在平铺的车服上,做了一个梦,梦里我骑着车掉进了悬崖。不知道车怎么样了,不知道人怎么样了,悬在半空中的我醒过来。在一片没有时间参与的混沌中,我确认好手表里的指针,时间概念能为一个人带来不可或缺的安全感,相比掉进悬崖,赶路的人更害怕天黑。
    我拐到林子深处如厕,大自然哗啦啦的自净功能,我起身离开,太方便了。
    一辆趿着拖鞋的本地摩托堵在路中间怠速前行,我们想超过他,发现在他前方的是一支磕长头队伍,只好默默地跟在他后面。出于好奇,他在怠速的摩托车上看了个够;出于礼貌,他在即将与队伍平行时加速驶离。
轮到我们了,降低速度,悄悄地朝他们靠拢,看不够呀!
    这支队伍由几个笔挺的青年组成,挺拔的身材透着知识分子的自我,匍匐的青年正将脸扭向我。突然一股强烈的推背感袭来,狗剩轰起了油门,时间所剩无几,我将所有画面摁进相机里,是两个帅小伙!
    我回头盯着他俩看,磕在前面的青年正在等后面的青年,他看着他磕,一边惹有所想。这两个顶着鸡冠头的青年使磕长头跟着摩登起来,什么时候磕长头显得如此现代过呢?当他们抵达朝圣地,然后回到家中,肌肉该鼓起来的地方都会鼓起来,那时候更不愁缺少爱情。      
    美丽的心灵和美丽的身体,姑娘们都爱。
    过了五公里,我见到这支队伍的另外一部分,再过五几公里,见到了补给卡车。这是一个有组织的队伍,由清一色的年轻人组成,像是一个地域推选出来的磕长头代表。
    从波密出发骑行90公里后,穿过通麦大桥临时钢架桥,再穿过20公里扬尘路,通麦天险就算过来了。除了路面坑陷历害,20公里走了一个半钟头外,太平的日子里,通麦天险丧失了一切焦点。
    雨季的通麦大桥断了就修,修了再断,再断再修……人与自然耐心十足地做着这场博弈,年年如此。隧道在修,人们用一种将就的神情打通麦大桥而过,哪怕这隧道得修足了年头,人们早已敲锣打鼓提前消费着一种通麦天险消失后的的安逸。
    鲁朗这个小镇,草甸铺满了山坡,栅栏铺满了草甸,牛羊围着栅栏打转转,淡绿色的云朵里,人们笑得像个小孩,眼睛围着牛羊打转转。远方的客人喜欢在这样的地方看热闹。
    自从翻越东达山,一路的植被密集起来,绿色更多了。
    色季拉山的秋天太冷,穿着越冬衣物的陌生人相约在山顶,为了远眺对面的南迦巴瓦峰,他们把肩膀挨得很近。没有云雾的日子,南迦巴瓦峰露出了白发尖尖,它已上了岁数,高高的山上才是它的家。
     只有一名徒步者早早下了山,埋头赶路,他像下了决心般不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走得太快,额头的汗珠来不及滴下就被甩在半空。
    他有些敌意,一切开心与他无关,他只有一条腿和一只狗。狗的名字叫“梦”,他把“梦”的名字告诉我,却没有人告诉我他的名字。
    他有些敌意,一切开心与他无关,并不是因为他只有一条腿和一条狗,他倔强的背包上早早地写着:不搭车。
    他有些敌意,一切开心与他无关,因为没有人告诉我他的名字,就像他告诉我“梦”的名字……   
秋天的八一镇,已经袖着手准备冬天的来临,驴友宿舍进入歇业状态,消失不见了。与它一块消失的还有随处可见的驴友。
    路两边的藏式建筑消失了,街头的藏民消失了,小小的地方出现了星级酒店。敲了无数次门,总算看到一家敞开的驴友接待站,屋子满满当当,看上去整个八一镇的驴友全集中在那里,床位三十。
    至于味道,这一次,人多却并不热闹。

“梦”赶不上主人的脚步.JPG (198.23 KB, 下载次数: 32)

“梦”赶不上主人的脚步.JPG

繁花似锦的天地.JPG (184.2 KB, 下载次数: 28)

繁花似锦的天地.JPG

老桥的故事.JPG (264.95 KB, 下载次数: 29)

老桥的故事.JPG

临时修建的通麦大桥.JPG (308.71 KB, 下载次数: 33)

临时修建的通麦大桥.JPG

鲁朗.JPG (177.2 KB, 下载次数: 18)

鲁朗.JPG

摩友对着镜头说:墨脱公路很美.jpg (161.85 KB, 下载次数: 48)

摩友对着镜头说:墨脱公路很美.jpg

南迦巴瓦峰.JPG (86.66 KB, 下载次数: 25)

南迦巴瓦峰.JPG

秋天的树.JPG (207.22 KB, 下载次数: 44)

秋天的树.JPG

时髦的朝圣者.JPG (254.9 KB, 下载次数: 35)

时髦的朝圣者.JPG

似兄弟似朋友.JPG (284.23 KB, 下载次数: 38)

似兄弟似朋友.JPG

他的长征.JPG (173.51 KB, 下载次数: 29)

他的长征.JPG

通麦天险的路.JPG (233.47 KB, 下载次数: 22)

通麦天险的路.JPG

在通麦的河流.JPG (225.99 KB, 下载次数: 31)

在通麦的河流.JPG

正反两次跑川藏线的车友.JPG (188.36 KB, 下载次数: 24)

正反两次跑川藏线的车友.JPG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9-11 15:26
Echocycle 发表于 2016-9-9 02:13
2013年10月9日    “一百英里,二百英里;天啊,三百英里,四百英里;天啊,我已离家五百英里……离开了家 ...

没人顶帖,没有礼物,Echo很失望。。。
作者: yi湘江水    时间: 2016-9-12 03:05
不必在意!顶太狠会有压力!我发帖虫来就是随心所欲,自己高兴就好…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9-12 15:15
yi湘江水 发表于 2016-9-12 11:05
不必在意!顶太狠会有压力!我发帖虫来就是随心所欲,自己高兴就好…

【一朵花】

作者: 神七老黑    时间: 2016-9-13 00:45
美好的旅途难忘的记忆

作者: yi湘江水    时间: 2016-9-13 08:35
     写一篇好的游记不容易,能像楼主一样把游记写成记实文学样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楼主有很好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时间地点清晰可见,人物刻划很细腻,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让人读后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9-17 12:14
把过去几年的摩旅做一场总结,对过去的日子做一个交待,这个意义使人喜悦呀……


作者: 神七老黑    时间: 2016-9-17 13:12
期待楼主赶快更新

作者: klose19    时间: 2016-9-18 06:08
作家风格
作者: 见山    时间: 2016-9-18 14:14
yi湘江水 发表于 2016-9-12 11:05
不必在意!顶太狠会有压力!我发帖虫来就是随心所欲,自己高兴就好…



作者: tzpczsm    时间: 2016-9-21 01:01
堪称作家的游记!期待期待。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9-27 13:55
2013年10月10日
    小时候,女孩子是站着小便的。
那时的我们是所有未知的探索者——这个奇妙的世界啊,水为什么流淌?人为什么要死?月亮为什么爬上山坡?生命怎么来的…一切就像刚发芽的种子,孩子认真追问万物的起源。
    抬头望天,就会忘了地上的事,就会记起它们本来的模样,一如小时候的我们。于是,我总挑靠窗的座位。
    八一镇的早晨离拉萨400公里。
    繁华带走了家乡的水塘和水塘里的老水牛,带走了家乡原来的模样;繁华带来了家乡的公路和沿公路而来的新娘,带来了不同面孔的融合。
    八一镇的街头少能见到藏族。
    为了赶完这400公里进藏路,今天起了个大早。大地未散去的雾气和早餐店蒸馒头的雾气混合在一起,店里已经坐着一对退休的夫妇。
    他们从南京自驾过来,说起昨天单腿徒步的男孩,他们眼中泛出求知的光芒——为了进藏,他们拒绝了家人的挽留,壮士断腕般,出门前狠狠下了一番决心,有时候善意的挽留像咒语,使人不安——当带着双拐的男孩出现时,真理随之出现了,人世真大呀!
    男孩单腿徒步已经三个月,“梦”是他半路捡来的,喂过它,它就不走了,沉默地跟着翻山越岭。路上有蝴蝶,“梦”很喜欢,跳起来摸它美丽的翅膀,蝴蝶害羞,躲来躲去,“梦”摇着尾巴追了好远。突然,“梦”记起了什么,回头看看,主人已走远…它将尾巴悬在半空,一边看看蝴蝶,一边看看主人,似乎想到了什么,朝蝴蝶多看了一眼,然后转身朝主人跑去。它知道,倔强的主人不会等它。
    许多人被挡在山的那边,许多人死在山的上面,“玩”,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松多镇挂满了红色的牌匾,看我们要到拉萨了,有点集中火力消灭的意思。往前再翻一座米拉雪山,就是拉萨。
    这么多大红招牌立在一起,其大意相当于川渝美食城,怎么选,意思是差不多的。
区别在于玻璃门内的面孔与面孔之间!
    我沿着玻璃门快速张望,在店家冲上来之前将视线转移到下一家,当浏览完整排门面后,我有了心仪的店面。可是它们长得犹如双胞胎,转过身我已记不清谁是谁,还好可以擦着玻璃掉头再来一遍。
    就是这一家!一个未婚小伙子带着他的未婚妹妹张罗着一屋子不多的客人。
她不是漂亮的那种妹妹,为顾客点菜时她低着头,一旦眼神相撞,立刻人仰马翻,四分五裂。经历几次撞击后,溃不成军的她逃到后厨向她的哥哥求援。
    他太了解这个妹妹,就像以前无数次雷同的场景,他领着她来到大厅,平静地为客人点好菜,表现出兄长的得体与担当,丝毫没有责备她的意思。
    还需要见多少陌生人她才能不脸红呢?还需要多久她的哥哥才能放心地将客人交给她呢…         
    松多镇的加油站里,一辆摩托唰地停在狗四后面十公分的地方,几乎是同时,少年威风凛凛跳下车,摩托威风凛凛停稳。自从做了老司机,他只骑带风速的摩托,绝不在熄火的车座上干坐一秒。
    少年围着狗四转完一圈,然后挡在车头扶着车把,说道:
    “它多少钱买的?”
    “不到两万。”
    “卖吗?”
    “不卖,还要用。”
    “我拿耗牛换。”
    “嘿嘿,不卖。”
    少年的手依然扶在车把上不肯走,直到车子要发动起来了,他才缩回手,让出道来。
藏民在以前是普遍骑马的,后来摩托渐渐取代了马的交通地位,可以说每户藏民家里至少有一辆摩托。藏民驾驶摩托车时充满激情,一路狂飙,停车时爱好紧急制动。他们将自己用头巾蒙成各种英姿飒爽的造型,远远看去,如同马帮在奔腾。特别是少年摩托车手,跨上摩托的他们比常人又多一腔青春热血,前后千里,青春跋扈。
    穿云而过的是摩友还是藏民车手,需要做复杂的辨认工作。往往大拇指扬起来,等来的是藏民车手同样扬起来飘带和头巾。久而久之,摸索出辩认的窍门,那就是头盔,藏民骑车从不戴头盔。
    到米拉山的人,要么以进行曲的节奏飞驰,带着冲刺的喜悦;要么于山口,于山腰、于山顶踩着三拍子,盘旋着不肯离去,因为拉萨就在山的对面,终点就在山的对面。
    半山腰的厕所外守着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跟前守着几坨黄铜矿,五块五块,老婆婆咧开嘴,笑成老巫婆。老巫婆施了魔法,黄铜矿闪出金子的光芒。五块五块,老巫婆换算着远古的差价,我着了魔,将车身加上两块石头的重量。
    墨竹工卡县的庄稼地和庄稼地里的藏民沐浴在天地霞雾中,带着劳作一天后的轻快,慢悠悠地走在田埂上,农具上挂着喝干的茶壶,茶壶荡来荡去,快乐极了。今天再也没有农活要干,一个农民的义务尽到了。
    达孜县庄稼地里的农民已经回到家,钻进灶台,升起炊烟。
    只有两个大意的人回不了家,他们坐在马路中间,他们的帽子和摩托车倾倒在地,将他们围住。他们一心只想回家,地上的帽子没有人理睬。夕阳坐得跟他们一样低,将这两个人的后脑勺照得发亮。真糟糕,在一天的团圆时刻回不了家,回不了家…
    我蹲下来,摸了摸自己的影子,大地比空气暖和,手指吸收着热力,抚平了它冻僵的红。这两个回不了家的人,至少他们是暖和的。
    离拉萨20公里,天黑了。
    离拉萨10公里,风更冷了。        
    离拉萨5公里,黑夜里出现一座辉煌的城。
    离拉萨1公里,这座城在燃烧。
    来到拉萨门外,我在拉萨大桥嘶吼,多么宽阔牢固的一座桥,它迎接我们的决心是多么大呀!
    我和狗剩相互击掌,敲锣打鼓进了拉萨的城。路灯照亮了前路,照亮了我,照亮了它自己。狗四带着我们来到布达拉宫下,望一眼,喃喃地说:我们可没有迷路。
    藏獒越野在拉萨的街头深埋,狗四找了它很久,一辆老式弯梁车跟着狗四一块兜圈子。狗四首先找到了,停下来;老式弯梁车执着地往前走,黄色的四分之三盔和车手认真挺直的脊背合成一副剪影。从此一种摩旅精神叫做,起床洗把脸就走……
    狗四喘息着,叫醒了大门,接待站的管家在车灯的光圈里引路,为我们打开一扇扇铁门,狗四带着满身泥土走进了川藏线的终点。

“老巫婆”.JPG (143.31 KB, 下载次数: 49)

“老巫婆”.JPG

八一早餐店的自驾夫妇.JPG (160.06 KB, 下载次数: 41)

八一早餐店的自驾夫妇.JPG

奔跑的希望.JPG (329.29 KB, 下载次数: 40)

奔跑的希望.JPG

播种来年.JPG (196.48 KB, 下载次数: 30)

播种来年.JPG

藏獒越野.JPG (120.74 KB, 下载次数: 46)

藏獒越野.JPG

朝拜者也在看夕阳.JPG (159.91 KB, 下载次数: 43)

朝拜者也在看夕阳.JPG

达孜的交通事故.JPG (105.7 KB, 下载次数: 45)

达孜的交通事故.JPG

大吉大利的牛粪饼.JPG (202.31 KB, 下载次数: 31)

大吉大利的牛粪饼.JPG

狗四完成了川藏线的使命.JPG (158.25 KB, 下载次数: 41)

狗四完成了川藏线的使命.JPG

黑脱出来的摩友.JPG (231.49 KB, 下载次数: 49)

黑脱出来的摩友.JPG

黄铜矿.JPG (197.67 KB, 下载次数: 34)

黄铜矿.JPG

机车手.JPG (205.11 KB, 下载次数: 97)

机车手.JPG

江山如画.JPG (161.63 KB, 下载次数: 55)

江山如画.JPG

拉萨.jpg (116.71 KB, 下载次数: 37)

拉萨.jpg

拉萨大桥对面是拉萨.JPG (92.47 KB, 下载次数: 50)

拉萨大桥对面是拉萨.JPG

如花似玉.JPG (298.31 KB, 下载次数: 41)

如花似玉.JPG

守着收费厕所晒太阳.JPG (180.11 KB, 下载次数: 47)

守着收费厕所晒太阳.JPG

他们在看乡下的夕阳.JPG (144.44 KB, 下载次数: 41)

他们在看乡下的夕阳.JPG

他有一辆农民的悍马.JPG (218.96 KB, 下载次数: 41)

他有一辆农民的悍马.JPG

它深情地望着我.JPG (119.9 KB, 下载次数: 44)

它深情地望着我.JPG

兄妹俩的小餐馆.JPG (159.43 KB, 下载次数: 48)

兄妹俩的小餐馆.JPG

在农民收获的季节.JPG (194.05 KB, 下载次数: 35)

在农民收获的季节.JPG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9-27 14:17
谢谢摩友们的期待,使人振奋!请期待《Echo的摩托日记之兰疆独库公路》直播10月。

作者: ybobos    时间: 2016-9-27 14:17
又见才女的帖子,马克一下,慢慢看。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9-27 14:26
ybobos 发表于 2016-9-27 22:17
又见才女的帖子,马克一下,慢慢看。

强烈同意!

作者: yi湘江水    时间: 2016-9-29 07:47
Echocycle 发表于 2016-9-17 20:14
把过去几年的摩旅做一场总结,对过去的日子做一个交待,这个意义使人喜悦呀……

    喜悦是你不懈努力后顺带的犒赏,关键是你把年轻的生命过的如此灿烂辉煌,让灵魂摧枯拉朽,让身体地动山摇,这样的经历很可能伴随你一生,到老都不会忘记!
         …追享后记
作者: 羊上树    时间: 2016-10-21 07:32
再顶。

作者: 河沙高子    时间: 2016-10-21 13:27
楼主不是桃江的就是赫山区的。。或者就住在会龙山下。。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10-22 11:02
河沙高子 发表于 2016-10-21 21:27
楼主不是桃江的就是赫山区的。。或者就住在会龙山下。。

赫山区{:1_93:}

作者: 蔡朝阳9527    时间: 2016-11-18 02:59
愈发认真看,愈发肃然起敬。。。

作者: 蔡朝阳9527    时间: 2016-11-18 06:37
……狗四喘息着,叫醒了大门,接待站的管家在车灯的光圈里引路,为我们打开一扇扇铁门,狗四带着满身泥土走进了川藏线的终点。


纵然万分不舍,你也即到终点把故事完结,这就是川藏线。。。很茫然的结束了。。。




想念川藏线的点点滴滴。。。。


妹纸,你真牛!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6-11-18 10:03
蔡朝阳9527 发表于 2016-11-18 14:37
……狗四喘息着,叫醒了大门,接待站的管家在车灯的光圈里引路,为我们打开一扇扇铁门,狗四带着满身泥土走 ...

这只是一个起点,旅途将比爱恨走得更远。蔡队尽显感性本色【抱拳】。
作者: 老歪    时间: 2016-11-18 14:42
Echocycle 发表于 2016-11-18 18:03
这只是一个起点,旅途将比爱恨走得更远。蔡队尽显感性本色【抱拳】。

谢谢楼主,喜欢你的文字风格

作者: 蔡朝阳9527    时间: 2016-11-22 08:40
好文章,好姑娘。。。俺顶

zc-15799-1436.jpg (187.07 KB, 下载次数: 65)

zc-15799-1436.jpg

作者: 非熊    时间: 2018-1-27 16:33
echo的文章好看哦,描写风格喜欢,像看那种翻译过来的世界名著。

作者: 看不懂    时间: 2018-2-14 15:36
好文采,膜拜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8-2-15 07:27
非熊 发表于 2018-1-28 00:33
echo的文章好看哦,描写风格喜欢,像看那种翻译过来的世界名著。

鉴于该鼓励,今天起继续更新。

作者: 亚特拉斯    时间: 2018-8-10 16:17
很久没看过写得这么好的的了,那语气较像美国人风格!请继续讲!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18-9-21 07:31
亚特拉斯 发表于 2018-8-11 00:17
很久没看过写得这么好的的了,那语气较像美国人风格!请继续讲!

忙于生活琐事,很久未来,但心里一直惦记。

作者: fufugo    时间: 2018-10-29 08:20
真是个才女,如此细腻的描写,难得好游记!

作者: 杨家祥    时间: 2018-10-31 07:02
Echocycle 发表于 2016-8-11 12:33
2013年10月4日从屋里走出来一个年纪相仿的人,我问到新沟了吗?她说这里就是新沟。在秋天的夜晚到达停靠的 ...

文采不错,有看头

作者: 杨柳岸-KM    时间: 2018-11-2 13:07
楼主是个思考中行走,行走中思考的人,如果还在北京,希望有机会见一面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20-1-11 16:44
杨柳岸-KM 发表于 2018-11-2 21:07
楼主是个思考中行走,行走中思考的人,如果还在北京,希望有机会见一面

谢谢,和摩友见面是乐事。谢谢你的鼓励!

作者: 天涯老五    时间: 2020-1-11 17:23
文采不错,思想是人类生命的价值所在!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作者: 雨中行nc    时间: 2020-1-11 22:14
楼主是学文学的吗?不当作家太屈才了。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20-1-12 01:31
天涯老五 发表于 2020-1-12 01:23
文采不错,思想是人类生命的价值所在!

周末愉快,“思想是人类生命的价值所在。”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20-1-12 01:33
雨中行nc 发表于 2020-1-12 06:14
楼主是学文学的吗?不当作家太屈才了。

不是学文学的,但是对文字敏感,喜欢摩旅。
作者: 怂都不会    时间: 2020-2-17 16:12
有点像记流水账,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过于做作没有重点。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20-10-8 06:40
yi湘江水 发表于 2016-9-12 11:05
不必在意!顶太狠会有压力!我发帖虫来就是随心所欲,自己高兴就好…

现在就是想记录下来,谢谢你的随心所欲。

作者: zmkailxq    时间: 2020-10-19 02:36
阅览完毕。好文,之所以顶的人少,我个人分析的原因是文字多(不是坏事),一日的行程描述完之后才有照片,在这个“快餐”时代,能慢慢读下来的人少之又少。建议:如果文字中穿插对应的照片进行呼应,想必能图文并趣,引人入胜。

这是第一季,后续补跟第二季。

作者: Echocycle    时间: 2020-10-23 10:49
zmkailxq 发表于 2020-10-19 10:36
阅览完毕。好文,之所以顶的人少,我个人分析的原因是文字多(不是坏事),一日的行程描述完之后才有照片, ...

谢谢你。

作者: bhn895    时间: 2024-3-30 08:51
看好几次了





欢迎光临 摩托车论坛 (https://www.chyangw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