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maomao40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南中国摩旅与易经杂谈(全程连载结束)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2661#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6:50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无妄,就是要坚守本分,不要做无妄之事,方可保平安。故象曰:飞鸟失机落笼中,纵然奋飞不能腾,目下只宜守本分,妄想扒高万不能。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乾)相叠。乾为天为刚为健;震为雷为刚为动。动而健,刚阳盛,人心振奋,必有所得,但唯循纯正,不可妄行。无妄必有获,必可致福。    说的是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到处籓镇割据。国力和形势都对朝廷不利。如果皇帝处理不当,必招灾祸。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052.png (70.28 KB, 下载次数: 46)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05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62#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6:51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  图中一个着胡服的人,口中衔一根草。这里的草指蕃。因为蕃,就是草茂盛的意思。口吐草,就是吐蕃。这里指因为籓镇割据,导致北方的吐蕃族侵犯中原。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139.png (29.78 KB, 下载次数: 42)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139.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63#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6:52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旌节满我目”,安史之乱时,为抵御叛军,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纷设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等扼守要地,大小军镇割据一方,皇帝不好控制了。朝廷国力空虚,所以制定了以籓制籓的策略。结果饮鸩止渴,导致各地军阀割据,各自为王。旌旗与节度使到处都是。 “山川局我足”因为各地为政,所以百姓出行都受到影响。局,就是出行不畅。“破关客乍来”,破关客是指突破了潼关的吐蕃人。“陡令中原哭。”侵入中原的吐蕃人,烧杀抢掠,让中原百姓苦不堪言。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223.png (26.89 KB, 下载次数: 39)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22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64#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6:53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蝼蚁从来足溃堤”   蝼蚁是指宫内的宦官。宦官一般出身地下,如蝼蚁一般。但是这些宦官到了皇帝身边,就行龌龊之事,导致朝廷因蝼蚁之穴而溃堤。同时也比喻藩镇割据已足以摧毁唐王朝了。“六宫深锁梦全非”    生活在深宫大院的宫女也能感受到世事的动荡,连个觉也睡不踏实了。暗喻宫妃也知道形势严重。“重门金鼓含兵气”    重门指宫门,金鼓阵阵,随时都会有战争发生。764年十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党项10万众南下奉天,郭子仪向代宗提出坚守退敌,严阵以待。回纥将士大多和郭子仪并肩战斗过,一起平定过安史之乱,慑于郭的威望,敌军望郭而退。  765年八月,30万蕃兵取长安,仆固中途病死。郭子仪1万多人被困泾阳。郭亲自游说回纥倒戈,吐蕃闻风而退,唐军与回纥随后追杀,取得大胜。“小草滋生口吐啼”,    口土为“吐”字,小草滋生即小草蕃衍,是一个蕃字。   所以金圣叹说:“此象主藩镇跋扈及吐蕃入寇中原。”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328.png (32.22 KB, 下载次数: 44)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328.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65#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6:54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第八象:   这象预言的是代宗儿子德宗年间(782年)四镇之乱与泾原兵变。本象背景:    唐德宗李适是代宗的长子, 德宗的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他太爷爷玄宗出逃四川,从此从肃宗到代宗德宗,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    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他780年即位之后,大有图强复兴的雄心壮志。即位之初,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实施革新,果敢有为。但是德宗采取的很多措施都因为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积重难返而收效甚微,有的尽管初见成效,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当德宗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后,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尽。德宗一生中,无论是性格还是行动,都充满了矛盾和悲剧色彩。    他登基时,全国藩镇林立,几近失控。780~805年,德宗开始削藩,利用忠实的藩镇剿灭不法藩镇。因处置不当,结果导致四镇叛乱和泾原兵变,他仓皇逃出长安,被困守在奉天(西安乾县)达一月之久。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443.png (63.32 KB, 下载次数: 36)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44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66#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6:55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 这一卦中,除了德宗,李晟应该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这象的卦为「晋」,下坤上离,指太阳普照大地之意。    大象曰:「日出地面,普照大地,有光明上进之象」。正是李晟的「晟」字之意。晟指十二点的太阳,也指兴盛昌隆。   晋卦有「良臣遇君之意」,运势为「事业、名望、财运皆吉,所谓有加官晋爵之兆」,正是在本象历史事件中李晟的运势。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朝宰相、军事家。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平叛河朔三镇和镇压泾原兵变的功劳应该归功于李晟。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529.png (45.13 KB, 下载次数: 31)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529.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67#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6:56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图中是三个身着官服的男人,互相勾搭在一起。这个图预示着建中二年的河朔三镇叛乱。    按照唐朝惯例,河北三镇节度使的继任不由朝廷委派,而是自传子侄,或由部下悍将夺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李怀仙为其部下朱希彩、朱泚、朱滔等所杀,三朱相继为节度使。十四年,田承嗣死,侄儿田悦承袭,代宗即予承认。    到了德宗建中二年(781)正月,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惟岳求继。德宗新即位,很想改变这种状况,于是拒绝了这一要求。结果导致李惟岳、田悦与占据今山东地区的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不满联兵抗命。    唐朝庭只好派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等率兵前去讨伐。八月,叛将梁崇义兵败自杀。次年闰正月,李惟岳的部将王武俊杀掉惟岳投降朝廷,但因不满朝廷的赏赐,田悦、王武俊和参加征讨的幽州节度使朱滔又相互勾结,联兵反叛。    朱、王引兵救田至魏州,十一月筑坛同盟,相约称王: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又约淄青李纳(正己子,正己已死)称齐王,于是乱事进一步扩大。直到兴元元年(784)正月德宗下诏罪己,重申待河北三镇如初,才逐渐平息。此后,河北三镇自立节帅成了惯例。      三人者,为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幽州节度使朱泚、塑方节度使李怀光也。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611.png (58.46 KB, 下载次数: 34)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611.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68#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6:56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攙槍”亦作" 搀枪 "。是彗星名。也叫天搀,天抢。古人认为搀抢是妖星,主兵祸。   “血中土”,就是血扫中土。比喻建中二年的四镇节度使叛乱到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致使长安陷乱兵之中,一系列的兵灾导致中土大唐兵荒马乱,百姓遭受血光之灾。“破贼还为贼”    是指783年闰正月,李惟岳部将王武俊刺死李惟岳后降朝廷,但因不满朝廷的报赏,田悦、王武俊和参加征讨的幽州节度使朱滔又相互勾结,联兵反叛。朱、王引兵救田至魏州,十一月筑坛同盟,相约称王: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又约淄青李纳(正己子,正己已死)称齐王,于是乱事进一步扩大。“朵朵李花飞。帝日迁大吉"。    李花,李氏子孙也。在建中四年的泾原镇士卒兵变中,兵变士卒拥朱泚为帝,乱兵血洗长安。杀了京城未及逃脱的郡王、王子、王孙这些姓「李」的77人,皇帝德宗因及时逃跑幸免于难。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701.png (9.26 KB, 下载次数: 39)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701.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69#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6:57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天子蒙尘马首东】   “马首东”出自成语“马首欲东”,始见于《左传?襄公十四年》,当时晋国伐秦国,秦兵在西,栾黡(音:眼)「马首欲东」,是避开战场、东归之意。「马首东」后来成为诗歌韵脚,没有「马首西」之说。    这句话是指公元783年十月,泾原兵五千人在长安哗变,拥朱泚为帝。德宗仓皇西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马首东」意指避开战场,蒙羞逃亡。   【居然三杰踞关中】   「关中」,古秦国有四塞:东为函谷关(河南灵宝),西为大散关(陕西宝鸡),南为武关(陕西丹凤),西北为萧关(宁夏固原),四险关之间的地区称为关中。「踞关中」:盘踞关中。「踞」:蹲,盘踞。「杰」:豪杰,豪强,强盗,既可指忠臣良将,又可指叛将。「三杰」指盘踞关中的朱泚(音:此)、李怀光、李希烈等。    三有多的意思,因为叛蕃众多,除了三杰外,还有朱泚的弟弟朱滔自称冀王、田悦自称魏王、王武俊自称赵王、李纳自称齐王。【弧军一驻安社稷】    指德宗大将李晟以孤军收复长安,虽腹背受敌,但任然以少胜多,匡扶社稷;同时李晟直捣皇城的战术保全了长安的民生,使宗庙无损,也是「安社稷」。【内外能收手臂功】    李晟匡扶唐朝,他对内严明治军、执政有法,对外能攻善战、秋毫无犯,堪称唐朝的股肱之臣。    784年五月李晟收复京师。朱泚败出长安,六月被部将所杀。七月,德宗重返长安,将李晟官升司徒。并为其画像,放在凌烟阁太宗旧臣之侧,彰显他再造唐朝的功绩。    可见,本象的主角是叛乱的节度使与其对手李晟。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747.png (9.72 KB, 下载次数: 31)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747.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70#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6:59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第九象,本象的历史背景:    唐玄宗在位时发生的安史之乱(第五象)(公元755年至公元763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了藩镇割据时期。然而在黄巢之乱之前,唐朝大部分藩镇是不割据的,即使割据的藩镇也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法令,需要借助中央的权威来维系自己统治,所以黄巢之乱前,中央政府还是能镇的住全国大部分地区。然而黄巢之乱就成为打破这一百多年平衡的事件,不仅藩镇割据普遍化,中央政府弱化之外,还导致了唐朝的灭亡乃至五代的乱世的诞生。    唐僖宗(唐朝倒数第三个皇帝)(公元874年~888年在位)在位期间,天下异常混乱,加之连年的天灾,关东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公元875年,私盐贩子王仙芝领导山东、河南农民起义,第二年得到山东的黄巢响应。后黄巢与王仙芝决裂,独立发展。黄巢避实就虚,避开藩镇割据力量强大的中原地区,向南方长驱直入渡过长江,与唐军迂回于荆楚、皖南、浙东、福建。公元879年,黄巢叛军攻克岭南重镇的广州,并控制了岭南的大部分地区。后因大军不适应岭南气候,多有瘟病。黄巢遂发布公告:要率大军直捣长安,推翻唐朝的统治。叛军离开广州北上,第二年攻克东都洛阳。于公元881年,黄巢军占领长安,宦官田令孜带着唐僖宗等仓皇逃奔剑南成都。    不久,黄巢在长安称帝,建立政权,国号大齐。这一象就是讲的这一历史事件。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854.png (75.13 KB, 下载次数: 37)

微信图片_2019012614585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71#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6:59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大有就是大富有。《序卦传》中说: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    历朝历代所有起义的发起者一定都会打着均贫富的旗号,蒙骗不知情的农民加入,从而形成声势浩大的反叛洪流。但是结果这些从军的农民基本上都是帮人做嫁衣。    大象为「太阳在天,遍照万物,但五阳争一阴,有盈即缺」。运势为「得时得运,昌荣大吉,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这就是起义发起者黄巢之运。黄巢得胜进京后称帝,自交大吉运。但他涂炭生灵,如烈日焦灼万物,终于物极必反,两年就败出了长安。

微信图片_20190126150013.jpg (29.59 KB, 下载次数: 28)

微信图片_201901261500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72#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7:00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 图上一棵日显苍老的梨树(李唐王朝)。苍老是这棵树盘根错节。在树枝上有一个空巢。    空巢就是鸟去巢空。一个意味着唐朝(梨树)的子孙要遭受灾殃。二意味着黄巢本人也将落得个树倒弥孙散的凄惨后果。    树下躺着累累尸骨,意味着这劫中将死很多无辜百姓。黄巢曾用人肉做军粮,称人为两脚羊,在历史也是少有的残暴至极。

微信图片_20190126150055.png (61.45 KB, 下载次数: 34)

微信图片_20190126150055.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73#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7:01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
【非白非黑 草头人出】    古代五色:红、黄、青、黑、白,不是白,不是黑,又有草字头,故只有黄。草头人,就是黄字为姓的人。这个混世魔王出现了。【借得一枝】:   黄巢是借助私盐贩子王仙芝的叛军势力发展起来。「一枝」:指王仙芝。    公元875年五月,黄巢起义,并投入到王仙芝的义军中,黄因为有些文化,很快就成了王的副手。876年因反对招安,黄巢自带2000人分兵,王仙芝有数十万人。878年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战死,其余部都投归黄巢,这就是「借得一枝」。【满天飞血】:    黄巢起义期间杀人太多,血流成河。多的居然是满天飞血。罄竹难书。    黄巢起义,滥杀无度。民间有「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之说。至于它的滥杀,可自行查阅参考。





微信图片_20190126150141.png (8.66 KB, 下载次数: 38)

微信图片_20190126150141.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74#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7:04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万人头上起英雄】    「万」字繁体为萬,是草字头,故「万人头上」比喻「黄」字。「英雄」:起义,义军。本句指黄巢起义。【血染河山日色红】:    黄巢起义期间杀人太多,血染山河。【一树李花都惨淡】:    唐僖宗逃亡四川,长安的李姓皇族基本被黄巢杀尽。所以梨树巢空。【可怜巢覆亦成空】    一语双关,既点明李唐王朝「巢覆」——881年长安被黄巢占领,又点出黄巢最终将兵败身死,帝王美梦已成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75#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9-1-26 07:05 | 只看该作者
朱温是唐朝的终结者,也是后梁的创立者。

唐朝历时289年。第2个皇帝的贞观之治,将唐朝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已是大唐的绝唱。后面虽绵延了近二百年,但巳经是走响没落的回声。

历史学者说唐朝毁于黄巢的农民起义。这话对,也不对。一个朝代如一个人一样,寿命有定数。农民叛乱和军阀割据是唐朝终结的表面因素。而天命是唐朝终结的根本原因。

其实李世民早就知道唐朝后世是是如何演变的。在李淳风的《藏头诗》中详细记载了李世民询问李淳风有关唐朝寿祚之事。

现代人是无法相信李淳风和袁天罡能预测几千年以后的朝代更替,因为科学做不到。我从不怀疑,因为我知道易经是上一个高度发达文明的精粹。我虽自己做不到测朝代更替,但我可以看清一个人的未来命运。道理相同,手段不同而已。

一个人认知能力决定了他的历史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76#
 楼主| 发表于 江西省 2019-1-26 07:07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本象历史背景:    公元882年,黄巢旧将朱温反叛黄巢,归附唐军。并与唐大将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义军。因他镇压义军有功,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   一个将要灭唐的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    朱温随后以河南为中心,消除异己,极力扩大势力,他所据的藩镇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天复元年(901年)他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天佑元年(904年)他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把他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    天佑四年(907年)他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

微信图片_20190126150704.png (66.02 KB, 下载次数: 30)

微信图片_2019012615070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77#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7:08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本象之卦是坎。    坎卦的意思是陷入困顿,艰险。这卦象意味着唐朝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困顿中。而导致这一切发生的人与水有关。他的名字中带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微信图片_20190126150938.png (71.9 KB, 下载次数: 33)

微信图片_20190126150938.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78#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7:09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本象的图也是与水有关。    图中在两(梁)山的夹攻下,一江浊水向北而去。   看图感觉山高水薄,山高意指厚山,即后梁(梁,房梁,意指高,此处山代表高),水薄,即水浅,可以淌水而过,故此水为大淌水。     图中已经形象地说明了厚山(后梁)逼走大淌(大唐),这个图点明了取代唐朝的朝代是后梁。    另外一层意识是在改朝换代中,无辜者的血水注满了历史长河。   (备注,当年我根本看不懂此图,2O年后我终于看懂此图,为后梁逼走大唐之象。妈的,出这个迷语的人,智慧太绝了,威武!我应该真正看懂此图的历史第一人,绝不夸张)

微信图片_20190126151017.png (8.19 KB, 下载次数: 39)

微信图片_20190126151017.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79#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7:10 | 只看该作者
【荡荡中原 莫御八牛】:

    曾经浩浩荡荡的大唐江山,到了此时已经没人能够挡住八牛前进的脚步了。
    八牛,即牛下面加个八,朱也!

【泅水不涤 有血无头】

「泅水不涤」泅字不带水,囚也。「有血无头」血字无头,皿也!
   温字的繁体字是

微信图片_20190126151105.png (8.78 KB, 下载次数: 33)

微信图片_20190126151105.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80#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26 07:11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62, 62, 62, 0.8)]故这里指温字的一半。    谶语已经说明了取代唐朝的人姓朱,名字带温字的一半。即朱温也。    另外有血无头也喻指朱温残暴,滥铩成性。    朱温是黄巢旧将,882年降唐,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协助李克用镇压了黄巢。黄巢战乱以后,唐朝已名存实亡了。895年唐昭宗出逃,被劫持3年,900年又被宦官废掉。901年,朱温拥立昭宗复位后大权独揽。而后他杀昭宗立哀帝(昭宣帝),再逼其禅让,建立后梁。

微信图片_20190126151200.png (10.42 KB, 下载次数: 43)

微信图片_20190126151200.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6-27 06: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