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企危机论]钱江能否借“利”改造
作者:咸阳校尉
序言:万马奔腾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的摩托车江湖,每年都会有几个响当当的品牌没落或倒下。扼腕痛惜的同时,也倍感危机。因此,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带来摩企危机论,将分为8章陆续发布。观点未必百发百中,却也是我们多年来深植行业、旁推侧引所得。
在中国摩托车行业,没有人比钱江更具有远见卓识。他们每次都能嗅到变动的前兆,并提前做好准备。
在用户不懂车的阶段,他们捣鼓出耐磨放机油的概念;在用户对时尚有感的时候,他们研究出了钱江龙;在用户想要中大排量的时候,他们端出了黄龙600、蓝宝龙300和小黄龙250。除了摩托车外,钱江还在布局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机器人。正是对时机的准确把握,30年来钱江始终走在行业前沿,巅峰时期销量曾经突破百万;现在则是中国中大排的领军企业。在建设、嘉陵相继退市后,钱江已经成为唯一一家以摩托车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钱江的危机,不在于眼光和创新能力,他们的危机隐藏在基因里。
在官网的介绍里,钱江把自己定义为一家“国有性质,民营机制”的上市公司,这八个字非常值得玩味。钱江的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温岭摩托车总厂,由于经营不善,一部分股份被释放到管理层,以提高积极性。这样的经济结构,在当时是具有前瞻性的,但也十分危险。直到2013年,中央才明确指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改制后的钱江迅猛发展,并在1999年顺利上市。作为一家“民营机制”的公司,他们的领导人林华中以充沛的精力和过人的眼光,带领钱江披荆斩棘,一路前行。但在2016年,钱江遇到危机,它们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名字也由“钱江摩托”变成了“ST钱江”。如果今年不能实现摘帽,钱江将退市。
很难想象钱江居然会亏损,如上所述,他们是中国中大排的领军企业,占据了摩托车的金字塔尖,而那是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同等规模的企业里,豪爵本田隆鑫力帆宗申都保持着盈利,这不是简单一句市场下滑就能解释的。
在咸阳校尉看来,“国有性质”+“上市公司”这几个字,是荣耀,也是枷锁。
在摩托车这种快速决策、充分竞争的行业里,国有资本缓慢、笨拙和官僚的特性并不具备优势,这一点已经被无数企业证明过。钱江现在人员超过3000人,规模庞大,但在国资委“就业大于一切”的指导方针下,他们很难通过大量裁员、减少人力成本来保持竞争力。另外,官僚主义和部门主义的作风,也让钱江在研发、采购和营销各个环节成本高企。
作为上市公司,钱江还必须死保营业收入这一条硬杠,无法像非上市公司那样灵活调整规模。他们其他产业规模太小,而摩托车市场又急转直下,因此钱江不得不通过赊销或促销来维持销量。赊销有坏账风险,而促销需要投钱,这都吞噬了摩托车原本就不高的利润率。
好在钱江名字取得好,他们每次都有办法借“利”。
前二十年,钱江借着天时地利,乘上了摩托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东风;这几年,钱江借着贝纳利,抢占了中大排量的金字塔;而今年早些时候,李书福的吉利收购了钱江所有的国有股,钱江将彻底成为一家民营机制的企业。
基因改造后的钱江,能否借力脱胎换骨、焕然新生,我们仍待观察。但不管怎么说,ST的这顶帽子看来能摘掉了,钱江躲过一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