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自由的翅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西藏之行(2010.7.27-8.28)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361#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0 13:27 | 只看该作者
最后的几张照片过后,我们便告别这段难忘的芒康-左贡之路,当时真是感慨万千,我对他们哥俩说,这条路遇到的困难概括了我自从骑摩托以来的全部恶劣路况,既有一种征服它的快感,同时又有一种淡淡的酸楚,一想到从此之后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不免有些失落。唉,人呀,真是奇怪的动物!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翅膀 on 2010-10-10 at 21:42 ]

DSC02100.JPG (343.38 KB, 下载次数: 71)

DSC02100.JPG

DSC02094.JPG (335.21 KB, 下载次数: 57)

DSC02094.JPG

DSC02086.JPG (385.03 KB, 下载次数: 57)

DSC02086.JPG

DSC02090.JPG (232.04 KB, 下载次数: 78)

DSC02090.JPG

DSC02088.JPG (319.87 KB, 下载次数: 64)

DSC02088.JPG

DSC02085.JPG (252.13 KB, 下载次数: 71)

DSC02085.JPG

DSC02084.JPG (389.41 KB, 下载次数: 54)

DSC02084.JPG

DSC02102.JPG (289.84 KB, 下载次数: 46)

DSC02102.JPG

DSC02098.JPG (431.23 KB, 下载次数: 86)

DSC0209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2#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0 14:14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自由的翅膀 at 2010-10-10 21:27:
最后的几张照片过后,我们便告别这段难忘的芒康-左贡之路,当时真是感慨万千,我对他们哥俩说,这条路遇到的困难概括了我自从骑摩托以来的全部恶劣路况,既有一种征服它的快感, ...

我想起一个问题想问一下,三哥现在跑完西藏以后是不是再看到其他的景色就没感觉了。如果哪样的话我还是把西藏行往后放一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3#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0 14:40 | 只看该作者
左贡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北靠察雅,东依芒康,南接云南德钦,西与察隅、八宿相连,318、214国道横贯全境,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之便,是历代商贾由茶马古道进出西藏的必经之地。全县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

左贡县属藏东南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气温年差较小,热量可利用率较高。降水分布不均匀。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气候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为4.2℃,1月份平均气温为—6.7℃,7月份平均气温为13.2℃,日平均气温5℃以上持续时间为176天,日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间220天。无霜期90天左右。平均年降水量为405毫米。   

全县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总耕地面积约5.2万亩,人均占地1.2,主要种植青稞、小麦、玉米、油菜等; 草场面积约710万亩,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马、绵羊、山羊等。森林总覆盖面积52.5万公顷,林木蓄积量7650万立方米,主要有经济价值较高的云杉、冷杉、马尾松、柏树等,还有少量世界珍稀树种红豆杉、红松及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黄杉;怒江、澜沧江流域还广泛种植核桃、苹果、野梨、桔子、葡萄、花椒、石榴等经济林木。林下资源较为丰富,盛产虫草、贝母、黄连、三七、红景天、松茸等名贵中药材,还广泛分布着 獐子、金鸡、黑颈鹤、滇金丝猴、鹦鹉等上百种野生动物。县境内河流纵横,湖泊遍布。   

怒江、澜沧江、玉曲河由北向南呈“川”字型纵贯全境奔流而下,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且盛产多种高原淡水鱼,深受区内外消费者青睐 。有县邮政局1 座,开办有电报、电传、汇兑、程控电话等业务。无光缆不能使用移动通讯设备。有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能转播中央、西藏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和电视台能转播5——6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4#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0 14:45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天马行空中 at 2010-10-10 22:14:

我想起一个问题想问一下,三哥现在跑完西藏以后是不是再看到其他的景色就没感觉了。如果哪样的话我还是把西藏行往后放一放吧。


说实话,就自然风光而言,我觉得很难找到比西藏更美的地方。不过,对我们摩旅人来说,没去的地方永远是最好的,充满着神秘的吸引力!从此意义上说,我们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快乐永远没有止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5#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0 15:42 | 只看该作者
三哥你好 俺是大连的 看了你的帖子感觉对你太崇拜了  其实我也好想去西葬就是没时间呀 有机回来大连一定要和你好好聊聊  赶紧更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6#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0 23:30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激情人生 at 2010-10-10 23:42:
三哥你好 俺是大连的 看了你的帖子感觉对你太崇拜了  其实我也好想去西葬就是没时间呀 有机回来大连一定要和你好好聊聊  赶紧更新吧


好啊兄弟,
看来这次我在大连又多了一个朋友。
不过,
写完帖子最好看一遍,
尤其关键的字不能写错。

:laugh: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翅膀 on 2010-10-11 at 07:3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7#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0 23:59 | 只看该作者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高原荒漠,当一座暂新的城市出现在面前的时候,那种心情别提有多惬意了。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刚进城不久便见到这座“雪山旅馆”,这是我一路上见到的服务最好的旅馆了,满墙的旅行者留言让我们感到无比亲切。除了宽敞的房间外,还配备书桌和沙发,放东西很是方便。楼下有无数淋浴的单间,随时可以去洗。车子和包裹有专人看守,保证没有安全问题,最难得的竟然可以免费洗衣服!两个水龙头在长流水,地上放着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水盆,用来为旅行者洗东西行方便,甚至可以用水龙头随便冲洗车子!

还有,旅馆对面就是中石油的加油站,这对我们就更重要了!旅馆的周围又有无数的川味饭店供我们选择。不过这一切都比不过旅馆右侧20米远的汽车修理部更让我兴奋了,兄弟们知道,我从从芒康出来25公里的地方货架断了,一路上遭老罪了,一直没有停止寻找能焊接的地方,因此,当我今天在我历尽千难万险来到目的地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住宿问题而是焊接货架子!

几个小师傅简单看了一下断裂的程度,然后告诉我能修,30元钱,我高兴极了,说实话,他们就是要200块钱我也会毫不犹豫!

活很快干好了,处理的方法是将两根合适的粗钢筋加到铁管里然后焊牢,做完之后,他们自豪地对我说,这下子随便跑吧,永远不会再断了!

今天可真是充实的一天,真高兴啊,晚上我请他们俩喝了一顿,用以庆祝我们今天的顺利与成功!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翅膀 on 2010-10-11 at 08:02 ]

DSC02120.JPG (361.79 KB, 下载次数: 71)

DSC02120.JPG

DSC02121.JPG (418.02 KB, 下载次数: 69)

DSC02121.JPG

DSC02103.JPG (487.23 KB, 下载次数: 67)

DSC02103.JPG

DSC02114.JPG (437.93 KB, 下载次数: 51)

DSC02114.JPG

DSC02118.JPG (356.61 KB, 下载次数: 89)

DSC02118.JPG

DSC02122.JPG (391.93 KB, 下载次数: 83)

DSC02122.JPG

DSC02113.JPG (441.37 KB, 下载次数: 81)

DSC02113.JPG

DSC02123.JPG (390.75 KB, 下载次数: 70)

DSC0212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8#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1 00:27 | 只看该作者
2010-8-11
左贡-田妥-美玉-邦达-拉根-八宿-吉达-然乌

今天是离家第十六天。由于今天要翻越著名的72拐而让人无比兴奋,不知是昨天洗澡时凉着了,还是睡觉没睡好,早晨起床的时候我感到很不舒服,微微有些发烧,这多少令我感到有些恐惧,我的脑子里马上浮现出“脑水肿”、“肺水肿”之类的可怕字眼儿!由于是集体活动,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而影响计划,于是,我也没声张,决定先走一会再说。

我出门的时候带了两套雨衣,由于老刘的劣质雨裤漏水,我就把多余的那套给他了。剩下一套去年在漠河买的雨具,本以为万无一失,没想到昨天艰苦的旅行不但考验人,同时也考验了雨衣,人是被考验住了,可雨衣不行,整个裤档全开了,只好放弃不要了。没办法,只有再买一套了,因此,当我们一起上路之后,我让他们先走,等买完雨衣再追他们。

小地方就是不行,打听了几家也没有卖雨衣的,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家,可却没有选择余地,防不防雨先不论,大小就不合适,厚重的赛车服外面套上这套雨衣很是不舒服。没办法,只是应急而用,我确信下雨的时候总是少的,交钱走人!

为了追他们,我加快了速度,但这不理智的行为却显些葬送了我此次的西藏之行!

由于路况尚好,也没有急弯,我便骑得很快,时速基本在90左右。在刚一出城的地方遇到一个弯道,弯道并不是很急,延续的良好路况也没让我有所怀疑,我没减速就进去了!

由于天气尚早,光线可能不是很好,我没有发现在弯道上有一道断裂处,且不在同一平面的台阶状!由于速度太快了,发现时已经晚了,由于在弯道也没敢制动,只是收了油牢牢握住车把,一使劲就上去了!

我赶到一下子腾空了,似乎离地很高,车子还没调整过来就落地了,可以想象是什么样子!车子在落地后的几秒内,剧烈摆动不停!我当时有点绝望了,一度失去反抗的信心,做好了摔车的准备!

还好,车子并没倒,在剧烈摆动前行的过程中,我的双脚本能地下垂,用以维持平衡,我的左脚由于离地很近,遂被重重地受到地面的撞击,象皮球一样弹了起来!

当时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无法用语言形容,整条腿似乎都无法动弹了,但本能告诉我,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坚强!!不到万不得已不绝不能考虑摔车!!因为我深知,摔车的结果可能更惨!

车子终于稳定下来了,谢天谢地,由于太早,路上了一个人也没有!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车速渐渐减慢,直至停下来,我无法下车,只能右脚着地支撑,休息了一会儿,疼痛似乎减轻不少,试着动了一下,有些角度疼痛剧烈,有些角度则没事。我试着用脚尖挑档,结果发现这个动作真是要命。不能挑档这车还怎么骑?只有换一种方法了,由于GN的档杆间隙比较大,我可以抬小腿直接用脚背挑档!试了一下,还行!当时便又兴奋起来了。我告诉臫,这是最后一次,以后可不能再出麻烦了,一定让我坚持到拉萨!

我用手捏了捏受伤的脚踝,不是很疼,感到骨头应该没问题,最大就是筋受点伤。我知道我这是一只饱经沧桑的脚,由于平日里喜欢玩毽球,曾经多次受伤,稍微受到剧烈点的撞击就受伤,而且得几个月才能好,由于疼痛感并不强烈,也没肿,我感到就是陈旧性的老伤复发,应该无大碍。

速度是不敢快了,我也不怕他们落下我,反正也不担心劫道,我就慢慢跑着一边欣赏风景。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翅膀 on 2010-12-11 at 12:10 ]

DSC02137.JPG (356.05 KB, 下载次数: 79)

DSC02137.JPG

DSC02133.JPG (339.75 KB, 下载次数: 73)

DSC02133.JPG

DSC02132.JPG (282.71 KB, 下载次数: 71)

DSC02132.JPG

DSC02131.JPG (483.01 KB, 下载次数: 56)

DSC02131.JPG

DSC02136.JPG (370.65 KB, 下载次数: 94)

DSC02136.JPG

DSC02142.JPG (285.6 KB, 下载次数: 69)

DSC02142.JPG

DSC02124.JPG (573.87 KB, 下载次数: 81)

DSC02124.JPG

DSC02135.JPG (324.65 KB, 下载次数: 75)

DSC02135.JPG

DSC02130.JPG (528.09 KB, 下载次数: 67)

DSC02130.JPG

DSC02129.JPG (283.88 KB, 下载次数: 83)

DSC02129.JPG

DSC02140.JPG (373.7 KB, 下载次数: 75)

DSC02140.JPG

DSC02126.JPG (286.58 KB, 下载次数: 83)

DSC02126.JPG

DSC02127.JPG (233.7 KB, 下载次数: 101)

DSC0212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9#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1 01:24 | 只看该作者
上图的那个小动物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在大自然中还真是头一次看到,我想给这些小家伙拍照片,可是它们很不配合,我一瘸一拐找到它们的洞口,等办天也不出来。而我一离开它们就出来看稀奇,真是有趣极了,在它眼中,我也一定相当有趣吧。我用长焦才勉强拍了这么一张模糊的图片。

在邦达镇的叉道口,我追上了他们哥几个,在那里略作调整,这里是一个叉道口,国道214和318的交汇处。满街的黑色藏狗是一大景观,真是太多了!

不过,这些狗儿似乎都很友好,没有一只对我们有不敬之意,它们只是在悠闲地做着臫喜欢做的事,真是一片和谐的景象。

再往前走就是著名的邦达草原了,我在网上看过这里的照片,许多摄影高手都来这里拍作品,可惜,我的照片拍出来之后逊色多了。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翅膀 on 2010-10-11 at 09:31 ]

DSC02149.JPG (328.91 KB, 下载次数: 69)

DSC02149.JPG

DSC02148.JPG (270.83 KB, 下载次数: 85)

DSC02148.JPG

DSC02146.JPG (111.42 KB, 下载次数: 105)

DSC02146.JPG

DSC02147.JPG (271.16 KB, 下载次数: 82)

DSC02147.JPG

DSC02150.JPG (272.56 KB, 下载次数: 88)

DSC0215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0#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1 01:30 | 只看该作者
位处昌都地区三江流域之高山深谷中的邦达草原是一块地势宽缓、水草丰美的高寒草原。怒江支流玉曲上游蜿蜒流淌其中,两岸广阔的低湿滩地上生长着茂密低矮的大蒿草、苔草之类的草甸植物,绿茵如毡,除成群牛羊在那里游荡觅食外,偶尔也会有一些藏原羚出没于其间。这里是西藏境内较为优良的天然草场,畜牧业比较发达。   

独特优裕的草原环境也使邦达成为许多重要药用植物的主要产区,诸如贝母、人参果、大黄、大叶秦艽和红景天等,其中最知名的是冬虫夏草,十分名贵。   

这里曾是过去著名的“茶马古道”必经之地,现在已开辟了贯通西藏与川、滇、青等邻省的川藏、川滇等公路,1995年又在此高原上建立了邦达机场,开辟了昌都至成都的空中航线。机场海拔4330米,是世界上最高、跑道最长的机场。邦达机场的建成,大大缩短了昌都至成都的行程与时间。以往从昌都至成都的公路长达1200公里左右,须翻越五、六座大雪山,跨过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与大渡河等大河深谷,起码要三、四天的时间。如今不到2小时的空中航程就能轻易翻过横断山脉来往于邦达与成都之间,极大地加强了昌都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昌都地区社会的发展。

马古道出左贡,经由以拥有众多美女而著称的田妥,穿出玉曲江河谷,一下子就迷失在茫无边际的邦达大草坝里。那是一片片苍茫起伏、雄浑辽阔的原野。藏民们将这片原野称为邦达。邦达大草原究竟有多大?到现在恐怕谁也说不上来,因为它地跨五六个县,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人烟。据说,它大到连飞鸟都飞不出它的边际。马帮们只是把它叫做500里长草坝。  

那是一片让人心醉也让人有些恐惧的大草原,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夏天草原上到处是沼泽地,到处流淌着雪山的融水和雨水。高原上的雨不下则已,一下就是瓢泼盆倾,昏天黑地,有时还夹着冰雹。雪山融水和雨水慢慢又汇聚成无数的小溪,最终流到玉曲里,这景象在无垠的草原上恰似一条条飘飞的丝带。遥远的地平线尽头,是一座连一座山势平缓而又变幻无常的山岗。秋天从拉萨转回的时候,草坝常常为茫茫的大雪覆盖,无垠的原野上似乎了无生机,连到处都是的乌鸦都藏起了它们的身影。

有时回首望去,在一片辽阔沉寂的白色旷野中,马帮商队仅只是一串小黑点,它们像一队蚂蚁一样缓缓移动,似乎在将比他们自身重得多的东西搬运回自己的家里去。那巨大的雪原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更突显出马帮们敢于闯荡冒险的胆魄和毅力。  

在这诺大的草坝子里,只有一个叫邦达的小村子和一座喇嘛寺,因为它地处滇藏、川藏道路的中段,所以有的商号在这设了点,派人住守,负责交接货物和找牦牛放短脚。现在有一座兵站和一个运输站建在路口上,离邦达乡有几里远。路口还有军人家属和四川人开设的小食店。那里的房屋全用铁皮作顶,房前屋后,扔满了啤酒瓶和生锈的军用罐头盒。  

草原上还有些游牧的牧民,一家一顶牦牛毛毡帐,零零星星散布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见有人路过,老远他们就挥手喊叫,也没什么事情,只是他们太寂寞了。他们拴在帐篷前的藏獒更是一阵咆哮。 

在由邦达至昌都方向三、四十公里处,原野显得更加宽坦。60年代印度对华战争中,解放军在这儿抢修了一座军用机场,有十几位军人为此献出了生命。1993年我经过这里时,天正下雨,我围着他们的纪念碑转了一圈。经多年高原风霜雨雪和阳光的剥蚀,这碑已显得很古老,古老得像一个失传的神话。它站在那儿,看着机场那无尽头的跑道,看着连绵无垠的湿漉漉的荒原,那跑道亮亮地裸露在原野上,感觉怪怪的。  

当时,邦达机场正在扩建。军人、民工和车辆以及爆破声将这沉寂了多年的荒原搞得轰轰烈烈的。后来,在报纸上看到邦达机场通航了,那是件了不起的事。邦达机场的海拔要比拉萨机场高许多。我想它大概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机场,不知它的运输情况怎样。当年在茶马古道上跋涉的马帮大概无法想象在那荒原上会有一座现代化的机场。  

尽管有了机场,邦达原野仍苍凉荒芜,即使在夏日的夜晚,那里的气温也好像能将骨髓都冻成冰。黑云死死盖在草原上,雾汽蒸腾,阴风惨惨的。远天处不时掣两道闪电,竟渺小得可怜。  

当年在这荒原上,唯一的热气就是马帮呼出的。  

过去入藏道路到邦达就分成了三路,一路到昌都、类乌齐、那曲,马帮习惯上称之为大北路。由林芝又可以向北到工布江达,或向南进入雅鲁藏布江河谷,经加查、泽当、贡嘎、曲水到拉萨。1923年,法国著名藏学家、探险家达薇·尼尔以55岁的年纪,在其义子庸登喇嘛的陪同下,就是从云南境内踏上这条路,最终进入了拉萨。   

甚至,有一条路直接从玉曲河谷里的扎玉,不再北上邦达草原,而是向西经由藏南的然乌、波密,直达工布江达和拉萨。这当然是行程最短的直线。但是据说这条路万分艰险,马帮根本无法通行,所以也就没人敢走。但民间肯定有人在走这条路,据达薇·尼尔在她的《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中的描述,在他们进入帕隆藏布峡谷后,遇上了许多朝圣者,这些朝圣者有的就是从藏南走的,他们只要翻越伯舒拉岭就能到然乌、波密。赵应仙也记得,波密的麝香是最好的。帕隆藏布两岸有着亘古至今的原始森林。这条路格外艰险,沿途人烟稀少,野兽出没,当时很少有人敢走这条线,马帮就几乎没有走这条线的。现在的川藏南线就从这一线通过,不过每年都会被泥石流冲得个乱七八糟,无法通行。也正因为它的艰险,所以那一带的风光景色十分壮丽,用人间仙景来形容它,一点都不过分。1989年我从那条路走过时,为那从未见过的美景震惊无比。帕隆藏布两旁的大山完全为原始森林覆盖,江水油黑油黑的,好像凝固了一样,无声无息地,那沉而酷的暗流阴森吓人。森林中有的是几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树下的灌木丛阴冷潮湿,潜伏着不知多少蛇类,你仿佛能听到它们伸吐着舌头的声息。不时有一些漂亮得令人心醉的鸟儿从水面上掠过,它们的鸣叫才是真正的天籁。第三路就由邦达直接西去,那就是长而辽阔的邦达草原(马帮们叫“长草坝”或500里“长岗子”),它一直延伸过郭庆,直到海拔4800米的莫波拉山口下。那海拔高度当然是我后来查出来的,据说那山口并不很难走,身体棒的赶马人还能在那山口上像猴子一样蹦跳呢。    由四川入藏的马帮,从康定出来,经理塘、巴塘,过惹不得的察雅(藏区的人普遍认为察雅人粗犷蛮野),或从道孚、炉霍、甘孜、德格,然后到昌都(旧称“察木多”),他们大多也不走大北线,而是抵达瓦合寨或恩达,与滇藏路合为一线,从嘉玉桥过怒江,西去洛隆宗、边坝、嘉黎和工布江达,最后到拉萨。这是传统的官道。到了邦达长草坝,人烟日渐稀少,除了几顶黑黢黢的牧民的帐篷,马帮常常面对的是渺无人烟的荒野,燃料也只有靠沿途拣拾牛粪。  

那时西藏的荒野里动物野兽很多,邦达草原更是如此。在茫茫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藏羚羊,它们长着长长的尖尖的黑色犄角,马帮带着的狗一见它们就兴奋得不行,吠叫着就是一阵狂撵,受惊的羚羊就跳跃着从马帮中穿过逃走,速度快得惊人,狗根本追不上。半个世纪后我多次从那一带走过,根本不见藏羚羊的影子。他们大概被猎杀得差不多了。藏北还幸存着一定数量的藏羚羊,忽然在西方世界时兴穿藏羚羊绒做的衣服,藏羚羊绒的价格一下子比黄金还贵,于是藏羚羊就遭殃了,它们遭到了残酷的猎杀,尽管它们早已成为国家保护动物。所以说,人才是地球上最凶残的动物,他们无休无止的贪婪需求,导致了许多生物的灭绝和地球生态的急剧恶化。除了可怕的狼之外,邦达还有熊、豹子这样的猛兽。在一些静谧的夜晚,马帮们能听到惊天动地的吼叫,有经验的人就知道,那是老虎在哪儿饱餐了一顿大肉,到河边来饮水发出的叫声。马帮们虽然都带着枪,但他们都知道那不一定管用。像熊、豹这样的猛兽要是一枪打不死,它们就会不顾一切扑上来拼命,那就不得了啦。据说即使它们当时无法拼命,事后它们也会牢牢记住攻击它们的仇人,然后再伺机报复。野兽有野兽的法则。可怜的是那些骡马,它们一闻到豹子或老熊的气味就会吓得直发抖。所以,马帮们从来都不轻易向那些猛兽开枪,尽管他们经常见得到豹子和熊。有几次赵应仙还见过老虎。但有一点,只要不逗惹这些猛兽,它们一般也不主动来惹马帮。但谁也不能保证不会有例外。在走西藏草地那些年头里,赵应仙手下有一个奔子栏的藏族马脚子,叫什么名字赵应仙已经想不起来。那就是一个倒霉的家伙。他辛辛苦苦在茶马古道上赶马,他的理想就是有一天有自己的骡子。这使我想起了老舍先生写的骆驼祥子的故事。他的命运也跟骆驼祥子差不多。他是个特别得力能干的马脚子,每次都能赶12匹骡马,因为他表现出色,老板东家特意奖给了他一匹骡子。这可让这位马脚子高兴坏了,他终于有了自己的骡子,尽管只是一匹,但有了第一匹就会有第二匹,有一天他也许就会成为自己的马帮的马锅头。赵应仙带着这个马脚子,他带着属于自己的骡子,又一次踏上雪山草地。滇藏一线的马帮都有这样的规矩:你帮大商号赶马帮,也可以将东家给自己的骡子放到马帮里一起走,草料都在马帮里一起开销。如果驮的是东家的货物,就可以得一份运费,如果驮上你自己出资置办的货物,那赚得的钱全归你自己所有;马脚子同时也要赶其它的马,挣一份工钱。这是商号老板对赶马人的照顾。这些老板自己也是这么发展起来的。用他们的话说,自己要找钱,也要让别人找钱。茶马古道上的商人和马锅头们一般都有这样的气度。 

但这位有了自己骡子的马脚子并没有从此走运。一天他们走到邦达上去一点一个叫“斗子里”的地方,照例扎营开亮,马脚子们照例在睡前打了一阵乱枪,以吓跑那些野兽。然而那天夜里出了怪事:一头豹子闯到了马帮的营地,声息全无就咬死了一匹骡子,而那匹骡子偏偏就是那位马脚子独一无二的那一匹。在四、五十匹骡马里,那头该死的豹子只选择了那个马脚子的那匹该死的骡子,只能说该那个马脚子倒霉了。对那匹骡子来说倒不见得是倒霉,也许还是一种解脱,──从遥遥无尽的艰苦劳役之中得到了解脱。 

那匹骡子被咬断了喉咙丢在那里,豹子并未下口大吃。那倒不是因为它肚子不饿,而是豹子喜欢吃臭肉,要等死骡子臭了它才转回来饱餐一顿。第二天早上看到自己骡子的尸体,那位马脚子伤心地大哭了一场,就像祥子的车被大兵抢走了一样。那时一匹好骡子值百十块半开银元,那位马脚子辛苦了好多年,好不容易才拥有一匹属于自己的骡子,结果却被豹子就这么咬死了。这大概就是命吧?后来那位马脚子只有将自己的货物分给别人帮驮,还得继续走他的马帮之路。他后来又有没有自己的骡子,赵应仙也就无法知道了。  

过去在茶马古道上,见个豹子什么的已是经常的事,老熊就更是多。它们一般也不敢来惹马帮,因为马帮都带有枪,而且晚上开亮都要烧一堆篝火,在睡前还要打上几抢。但是营地里不能放有生肉,也不能杀什么生,否则那些猛兽闻到一点儿腥味儿就会不顾一切闯了来。据说在滇南丛林中行走的马帮还有一种绝招,睡前在篝火里撒一把草果、八角,任何野兽就不敢接近了。除了野兽,那时草地里还有野牦牛和野马。在荒芜的草原里,它们曾一度是那里的主人。那里就有像大野牛沟、大野马滩这样的地名。现在,除了一些藏羚羊、黄羊和藏马鸡,野牦牛和野马几乎都绝迹了。 

在西藏的神山上,打猎是被严格禁止的,不过汉人、纳西人的马帮不在此列,他们管不着。西藏的野物可多了,雪鸡、白鹇、岩羊、兔子、旱獭什么的都有,赵应仙他们可以偷偷去打,不让藏族知道。打来可以改善一顿伙食。藏族因为信仰佛教,不随便杀生,所以就没有打猎一说。他们自己要是偷偷打杀了什么动物,那就是非常不得了的事,土司、头人或活佛会严厉惩罚他们。他们即使见到个小土司、头人或是喇嘛,连头都不能抬的。那制度是很残酷的。而云南的马锅头就可以跟这些土司头人平起平坐。他们所带的东西也可以随便乱放,天气热了,就将楚巴脱下,放在路边用一块石头压上,都没有人会动。哪怕是很值钱的东西,像驮子什么的,都可以随便放着,没有人会动它们的。在那片神奇的高原上,马帮们不仅目睹了西藏社会的种种残酷制度,也目睹了广大藏民的善良美好和他们遭受的种种不幸,还见识了许许多多奇特而不可思议的事情。  

很值得一提的是,走西藏草地的马帮一上路以后,就没有什么蔬菜可吃了。到了邦达这样的地方,就只有荒草了。西藏大部分地区又高又冷,没法种蔬菜,藏族也没有种菜的习惯。再说,大多数时日都是在杳无人烟的地方行走,到哪儿去找蔬菜?赵应仙他们当年曾从丽江带过一些白菜、萝卜、南瓜籽去,在扎玉种过。我们50年后去时,在玉曲江沿途的村寨里都吃到了蔬菜,有白菜、南瓜、土豆,甚至还有青椒,不知是不是要归功于马帮?不过在赵应仙他们走西藏草地时,茶马古道上有的是野菜。从云南一路进入西藏,到处都有各种野菜。赶马人有时边走边采,到晚上开梢时,就有美味可口的野菜吃了。如果天天顿顿就是酥油茶、糌粑,对平时很讲究吃蔬菜的丽江人来说就有些难以接受了。幸亏有那些野菜。它们为赶马人提供了大量维生素,也提供了难得的佳肴。 

在到邦达之前的那些大山和河谷里,到处是野葱、野韭菜,比家栽的细一些,骡马都可以放开吃。野菜里最为美味的,可能要算鲜嫩的竹叶菜了,苦凉苦凉的,又有一股清甜的味道,采了来煮腊肉,最好吃了。因为它长得像嫩竹,故名。这东西要在海拔高的多水的林间空地里才生长。高原上还有一种野果叫夏巴拉,是一种带刺的灌木,果实很多,像些小灯笼一样挂满了枝头,熟了的果实就是一颗红红的小灯笼。不过它没多大吃头,只皮底下有一点点肉,然后就是跟果子差不多一样大的核。那年我们走在路上,饥渴时就采来装满衣袋,然后一把一把不停地吃,多少也能吃到点内容。熟透了的夏巴拉就红得发紫,很甜,肉也沙沙的,面面的。沿途野桃子也多,不过一个个又小又硬,根本不能吃。  

夏天过去时,草地、林间也少不了各种蘑菇。赵应仙他们当然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那都是马帮们相互传授的。有现在很吃香很昂贵的松茸,有一窝菌等等。他们常吃的一种是白白的,嫩嫩的,因为丽江没有,就叫不上名字,只把它叫白菌。它的味道最好。在田妥过去一点点的地方,在怒江边一个叫牟门的地方,那里居然出产葡萄,甜的葡萄,有食指头那么大,很好吃。赵应仙住在邦达的时候,曾经到过那里采买那儿藏族自己酿造的葡萄酒,买了来过年喝。那是个有百十户人家的大村子。那里还出产一种最好最体面的毛料,叫“牟门拉瓦”。拉瓦就是毛料布的意思,完全用手工纺织成,最好了,在丽江都很出名,丽江人去哪儿做客带上一点“牟门拉瓦”作礼物,就不得了啦。给人家做坎肩什么的最好了,纳西女人最喜欢了。那毛料细细的,跟现在的细毛呢一样,“他们会搞呢,不得了呢。”多年后赵老先生还赞不绝口。那时牟门的好多人家都做那“牟门拉瓦”,一般都是妇女搞。牟门的毛料好,与当地的羊有关。他们的羊毛最好了,羊绒长长的,比棉花都细,妇女从早到晚都拿个纺锤纺线,然后再织成布,最后还自己染色,染得最多的藏族最喜欢的紫色。喇嘛们也大多穿紫红色的袈裟。赵应仙他们打猎最常打到的猎物还有雪鸡,学名叫藏马鸡,现在可是国家保护动物。它们通常二、三十只一群群地活动,白天一起觅食,晚上栖息在一起,但有一只有经验的老鸡不睡,担负着为鸡群放哨警戒的任务,一有动静,它就会发出警报。雪鸡很笨,既飞不高,又飞不远,长的又漂亮惹眼,味道又十分鲜美,自然就成了人们猎获的对象。别的狩猎对象还有白鹇,个子有点大,嘎嘎地叫,但是肉有点酸。另外还有兔子、獐子什么的。 

有时候打不到什么野味,赶马人就挖开旱獭洞,于是往往能发现里面屯积着数量让人吃惊的草籽和一种叫延寿果的植物根茎。  

延寿果比花生米小一点,也像花生一样长在地下,其实是一种植物的草根,一节一节的,紫红色,有的长长的,是茶马道上最好吃的野果,而且名字也非常好。在草原上经常可以见到它们,人就可以扒来吃。如果将它拌上酥油,放点糖就更好吃了。德钦人最爱吃这种野果。马帮偶尔带一点回丽江,大家也很爱吃,是馈赠亲朋好友的又一种珍贵礼物。无论是进西藏,还是从西藏回来,马帮们的行囊里从来不会缺乏各种稀罕古怪的物品,他们将各种各地没有的东西带来带去,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各种各样的交流。赵应仙在茶马古道上就见到一种奇异的现象:西藏有一种鸟会跟老鼠住在同一个窝里,相互之间还很有义气。在天冷的时候,鸟儿会背着小老鼠去晒太阳,没吃的时候,老鼠就会把扒来的延寿果,与鸟一起分享。我现在仍然认为赵老先生是我见过的最为诚实的人,在他跟我讲述的马帮的故事里,我从未发现他掺了水分。他不是那种想象力丰富的人,更不是那种乱编胡吹的家伙。有时我还有些抱怨他的讲述太实在太干巴太缺乏文采了。但听了这个鸟鼠同穴,陆空动物会师的故事,我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但老人向我保证那是他亲眼所见,绝非天方夜谭,茶马古道上的赶马人都知道这事。我当然没见过。我只能说,在那片高原上,也许什么都是可能的,什么奇异的自然现象都可能存在,就像那儿存在着许多奇异的文化现象一样。事实上,跟人一样,动物为了求生存,就不得不改变生活的习性以适应环境。在那茫茫大草原上,连一根树枝都没有,鸟儿们到哪儿做巢?而它们又不会打洞,它们只得下地入鼠穴借作雀巢了。至于它们是如何征得老鼠的同意,并能相安无事而且相互友爱帮助,只有待动物学家去研究了。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翅膀 on 2010-10-11 at 09:3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1#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1 01:56 | 只看该作者
翻过业安山口就是著名的七十二拐了,说实话,的确相当壮观!尽管对此早有准备,还是感到很震憾!

当时,我的高烧似乎严重了,头晕得厉害,我吃了两粒感冒药,拍过照片之后就随着他们两个慢慢下山了,我不断告诫臫,一定要慢、慢、再慢一些,千万不能出差错啊!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翅膀 on 2010-10-11 at 10:25 ]

DSC02161.JPG (383.28 KB, 下载次数: 82)

DSC02161.JPG

DSC02168.JPG (414.38 KB, 下载次数: 74)

DSC02168.JPG

DSC02153.JPG (318.8 KB, 下载次数: 76)

DSC02153.JPG

DSC02151.JPG (408.98 KB, 下载次数: 73)

DSC02151.JPG

DSC02164.JPG (295.33 KB, 下载次数: 67)

DSC02164.JPG

DSC02162.JPG (371.21 KB, 下载次数: 74)

DSC02162.JPG

未命名.jpg (107.56 KB, 下载次数: 73)

未命名.jpg

未命名.jpg (112.33 KB, 下载次数: 81)

未命名.jpg

未命名.jpg (115.4 KB, 下载次数: 65)

未命名.jpg

DSC02154.JPG (289.19 KB, 下载次数: 85)

DSC02154.JPG

未命名.jpg (112.01 KB, 下载次数: 85)

未命名.jpg

DSC02156.JPG (332.51 KB, 下载次数: 84)

DSC02156.JPG

DSC02160.JPG (140.3 KB, 下载次数: 63)

DSC02160.JPG

DSC02157.JPG (358.48 KB, 下载次数: 78)

DSC0215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2#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1 03:21 | 只看该作者
这[之]字路真好看...能跑一次也不错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3#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1 03:24 | 只看该作者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从坡顶向坡下滑去,刚才的沥青路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灰土飞扬的沙土路面,车速一旦快一点就会扬起令人窒息的尘土,真是太难受了!在每一个胳膊肘弯几乎都有很厚的土堆积在那里,车子一不小心就会打滑,真是太可怕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个人骑车都感到危险,周围来往不断四轮更增加了危险,真不明白这里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汽车!

随着渐渐下坡,刚才还感到冷得直打颤,马上变成了燥热难当,可以明显感到混身都湿湿的、粘粘的,加之感冒症状依然如故,头晕、迷糊、脚伤,怎一个苦字了得!

在即将走到坡底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在我前面十米远的老刘走着走着突然从车上掉下来一个东西,由于尘土飞扬也没看清到底是什么,加之此时正好有一个农用车超他而去,我甚至无法确定这东西是老刘掉的,于是也没多想就跟他下去了。那个掉来来的东西很快被尘土覆盖。

拐过了一道弯,我发现老刘开始不自在了,手脚都在忙活,又滑行了500米左右,老刘停下了,我上去问究竟,靠,链子没了!

这下子我全明白了,刚才地上掉来的是老刘的链子!这可太好笑了,因为昨天晚饭的时候,我们还就跑长途是否应该带链子而争得面红耳赤,当时,老刘得意地对我们说,别争了,你们看我的链子,每天都上油,啥问题没有!

哈哈,这老天也真能折磨人,太不给老刘面子了,把老刘气得没法,嘴里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自嘲道,看来这牛皮是不能吹的!哈哈。

由于徐阳没上来,我只好转身去帮老刘把链子找回来,还好,我的脚只要动作不太大的话还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用塑料袋把链子包回来了,这时徐阳也上来了,我们几个动手的动手,找工具的找工具,一阵忙活,终于把链子上好了。我对老刘说,这链子断的好,这样的摩旅才算完整,否则我回去以后就不知道应该写什么了,哈哈!弄得老刘真是哭笑不得,呵呵。

不过,因为换链子休息了一会儿工夫,我的身体状态似乎有所恢复,头不那么晕了,等重新上路之后精神不少,当时真高兴啊!

DSC02169.JPG (505.66 KB, 下载次数: 84)

DSC02169.JPG

DSC02171.JPG (501.4 KB, 下载次数: 52)

DSC02171.JPG

DSC02172.JPG (501.67 KB, 下载次数: 83)

DSC02172.JPG

DSC02170.JPG (473.74 KB, 下载次数: 96)

DSC0217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4#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1 03:30 | 只看该作者
重新上路之后,路况尚未变好,不过,一路上的风景还是不错的,当然是不能错过,拍照是必须的。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翅膀 on 2010-10-11 at 11:38 ]

DSC02177.JPG (466.07 KB, 下载次数: 67)

DSC02177.JPG

DSC02189.JPG (351.8 KB, 下载次数: 70)

DSC02189.JPG

DSC02183.JPG (365.58 KB, 下载次数: 65)

DSC02183.JPG

DSC02187.JPG (321.35 KB, 下载次数: 64)

DSC02187.JPG

DSC02184.JPG (343.73 KB, 下载次数: 77)

DSC02184.JPG

DSC02176.JPG (428.75 KB, 下载次数: 78)

DSC02176.JPG

DSC02179.JPG (359.39 KB, 下载次数: 79)

DSC02179.JPG

DSC02188.JPG (368.98 KB, 下载次数: 66)

DSC02188.JPG

DSC02178.JPG (425.46 KB, 下载次数: 69)

DSC02178.JPG

DSC02191.JPG (370.95 KB, 下载次数: 83)

DSC02191.JPG

DSC02186.JPG (387.7 KB, 下载次数: 91)

DSC02186.JPG

DSC02180.JPG (300.92 KB, 下载次数: 67)

DSC02180.JPG

DSC02192.JPG (440.06 KB, 下载次数: 91)

DSC02192.JPG

DSC02181.JPG (331.79 KB, 下载次数: 83)

DSC02181.JPG

DSC02185.JPG (331.22 KB, 下载次数: 86)

DSC02185.JPG

DSC02182.JPG (302.49 KB, 下载次数: 86)

DSC0218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5#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1 03:45 | 只看该作者
到八宿的时候太阳还很高,因为这一路折腾,老刘有点不爱跑了,想停下来休息,我们一研究,这里离然乌只有70公里,天黑之前赶到应该没有问题。加之此时的光线正好有利于拍照,结果劝说老刘继续前进,没想到这一路上不仅路况好,风景更是没得说!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翅膀 on 2010-10-11 at 11:51 ]

DSC02205.JPG (362.15 KB, 下载次数: 81)

DSC02205.JPG

DSC02202.JPG (277.87 KB, 下载次数: 83)

DSC02202.JPG

DSC02201.JPG (326.48 KB, 下载次数: 79)

DSC02201.JPG

DSC02213.JPG (125.47 KB, 下载次数: 71)

DSC02213.JPG

DSC02204.JPG (431.22 KB, 下载次数: 98)

DSC02204.JPG

DSC02193.JPG (365.11 KB, 下载次数: 78)

DSC02193.JPG

DSC02208.JPG (305.99 KB, 下载次数: 68)

DSC02208.JPG

DSC02215.JPG (327.71 KB, 下载次数: 70)

DSC02215.JPG

DSC02207.JPG (319.44 KB, 下载次数: 75)

DSC02207.JPG

DSC02214.JPG (188.71 KB, 下载次数: 76)

DSC02214.JPG

DSC02196.JPG (387.38 KB, 下载次数: 59)

DSC02196.JPG

DSC02198.JPG (367.88 KB, 下载次数: 82)

DSC02198.JPG

DSC02210.JPG (318.42 KB, 下载次数: 75)

DSC02210.JPG

DSC02209.JPG (295.7 KB, 下载次数: 85)

DSC02209.JPG

DSC02194.JPG (390.61 KB, 下载次数: 69)

DSC02194.JPG

DSC02200.JPG (310.56 KB, 下载次数: 67)

DSC0220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6#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1 03:54 | 只看该作者
中途遇安久拉山垭口,也记不住这是我此次西藏之行翻越的第几座山口了,呵呵。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翅膀 on 2010-10-11 at 12:02 ]

DSC02237.JPG (443.06 KB, 下载次数: 59)

DSC02237.JPG

DSC02242.JPG (286.05 KB, 下载次数: 59)

DSC02242.JPG

DSC02243.JPG (315.69 KB, 下载次数: 84)

DSC02243.JPG

DSC02231.JPG (245.89 KB, 下载次数: 86)

DSC02231.JPG

DSC02221.JPG (325.5 KB, 下载次数: 70)

DSC02221.JPG

DSC02228.JPG (252.18 KB, 下载次数: 83)

DSC02228.JPG

DSC02220.JPG (529.67 KB, 下载次数: 57)

DSC02220.JPG

DSC02235.JPG (254.14 KB, 下载次数: 85)

DSC02235.JPG

DSC02223.JPG (322.89 KB, 下载次数: 86)

DSC02223.JPG

DSC02226.JPG (285.32 KB, 下载次数: 75)

DSC02226.JPG

DSC02234.JPG (271.89 KB, 下载次数: 82)

DSC02234.JPG

DSC02225.JPG (378.64 KB, 下载次数: 73)

DSC02225.JPG

DSC02224.JPG (316.17 KB, 下载次数: 71)

DSC02224.JPG

DSC02238.JPG (314.69 KB, 下载次数: 61)

DSC02238.JPG

DSC02216.JPG (353.5 KB, 下载次数: 78)

DSC02216.JPG

DSC02239.JPG (296.11 KB, 下载次数: 94)

DSC0223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7#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1 04:07 | 只看该作者
除了一路美景让人心动之外,还有这些朝拜的人们,他们据说要从臫的出生地一直走到布达拉宫,有的要走上好几年呢,这在常人的眼中是无法理解的,但我想西藏之所以被称为人类最后一片净土,与这种宗教不无关系,宗教的确能净化人的心灵。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翅膀 on 2010-10-11 at 12:12 ]

DSC02256.JPG (313.79 KB, 下载次数: 60)

DSC02256.JPG

DSC02252.JPG (268.13 KB, 下载次数: 81)

DSC02252.JPG

DSC02254.JPG (277.8 KB, 下载次数: 78)

DSC02254.JPG

DSC02251.JPG (264.81 KB, 下载次数: 83)

DSC02251.JPG

DSC02261.JPG (358.79 KB, 下载次数: 66)

DSC02261.JPG

DSC02265.JPG (376.04 KB, 下载次数: 84)

DSC02265.JPG

DSC02266.JPG (334.3 KB, 下载次数: 89)

DSC02266.JPG

DSC02245.JPG (320.14 KB, 下载次数: 61)

DSC02245.JPG

DSC02267.JPG (344.79 KB, 下载次数: 67)

DSC02267.JPG

DSC02247.JPG (265.2 KB, 下载次数: 78)

DSC02247.JPG

DSC02250.JPG (277.43 KB, 下载次数: 61)

DSC02250.JPG

DSC02244.JPG (420.25 KB, 下载次数: 84)

DSC02244.JPG

DSC02246.JPG (289.65 KB, 下载次数: 89)

DSC02246.JPG

DSC02253.JPG (105.02 KB, 下载次数: 62)

DSC02253.JPG

DSC02263.JPG (312.41 KB, 下载次数: 90)

DSC02263.JPG

DSC02248.JPG (308.45 KB, 下载次数: 75)

DSC0224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8#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1 04:3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们今晚要住在然乌了,我们为臫的决定感到自豪,一路上相当顺利,即将到然乌的时候又拍了不少照片。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翅膀 on 2010-10-11 at 12:37 ]

DSC02280.JPG (315.45 KB, 下载次数: 73)

DSC02280.JPG

DSC02269.JPG (312.36 KB, 下载次数: 87)

DSC02269.JPG

DSC02271.JPG (332.03 KB, 下载次数: 76)

DSC02271.JPG

DSC02273.JPG (293.66 KB, 下载次数: 71)

DSC02273.JPG

DSC02281.JPG (363.62 KB, 下载次数: 65)

DSC02281.JPG

DSC02270.JPG (408.61 KB, 下载次数: 72)

DSC02270.JPG

DSC02278.JPG (346.56 KB, 下载次数: 66)

DSC02278.JPG

DSC02290.JPG (360.84 KB, 下载次数: 69)

DSC02290.JPG

DSC02286.JPG (326.26 KB, 下载次数: 54)

DSC02286.JPG

DSC02289.JPG (311.4 KB, 下载次数: 91)

DSC02289.JPG

DSC02272.JPG (346.5 KB, 下载次数: 70)

DSC02272.JPG

DSC02284.JPG (341.72 KB, 下载次数: 66)

DSC02284.JPG

DSC02276.JPG (264.56 KB, 下载次数: 74)

DSC02276.JPG

DSC02275.JPG (322.24 KB, 下载次数: 82)

DSC02275.JPG

DSC02282.JPG (347.31 KB, 下载次数: 57)

DSC02282.JPG

DSC02285.JPG (275.52 KB, 下载次数: 65)

DSC0228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9#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1 04:49 | 只看该作者
“然乌”在藏语中是“铜做的水槽”的意思。说是很早以前,然乌河下游的山峰连成绝壁,河水从唯一一个狭窄的出口流出,把然乌几个村庄和外界完全隔绝。当时的然乌,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风调雨顺花果满山,人们都过着富足而快乐的日子。   

在一个秋收的日子,一位然乌村妇不小心掉了一小捆麦穗在桥下的河中,被水冲到了外面的世界,让一个好事的年轻人给发现了。这位年轻人拿着颗粒饱满硕大金黄的麦穗,觉得不是山外世俗之物,于是在他的带领下,一群小伙子爬山涉水攀崖过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发现了然乌。   

由于然乌地形呈狭长的凹状,里面温泉水汽氤氲,远远看去,颇似一个盛着热水的槽子,而当时时值金秋,田野山坡一片金黄,这个“水槽”怎么看怎像一口铜槽。于是“然乌”这个地名就此传开了。 然乌境内散布着上百眼温泉,泉温较高,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极具祛病强身之效。这里自古民风淳朴,“男女同浴”、“人蛇共浴”等温泉文化现象至今可得一见。天然温泉池中最常见的便是男女老少不着衣物共浴一池,且谈笑风生言行自如,和周边的雪山、森林、田野组成了妙趣横生的图画。心无邪念,无须返朴,自然以之,便是归真。然乌温泉的“天浴”一说,即缘于此。


然乌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尤其是然乌湖,但此进时光线已经太暗了,我们决定明早再拍。

晚饭吃的是当地有名的墨脱石锅鸡,说实话味道的确不错。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翅膀 on 2010-10-11 at 12:56 ]

DSC02294.JPG (345.2 KB, 下载次数: 62)

DSC02294.JPG

DSC02293.JPG (411.75 KB, 下载次数: 69)

DSC02293.JPG

DSC02291.JPG (326.04 KB, 下载次数: 90)

DSC02291.JPG

DSC02292.JPG (365.64 KB, 下载次数: 96)

DSC02292.JPG

DSC02296.JPG (283.31 KB, 下载次数: 72)

DSC0229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80#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0-10-11 05:02 | 只看该作者
2010-8-12
然乌-宗坝-松宗-波密-排龙-鲁朗

今天是离家第十七天。昨晚得知,由于通麦桥一直没修好,这里不给外地车加油!这可真是晴天霹雳!

我的车还好,他们俩的车基本都没油了,这便如何是好?!

但我想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说白了就是花钱的事,我不相信路上买不到油!就这样,我们上路了,临行时拍了几张然乌湖的照片。



然乌湖是著名的高原堰塞湖,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3850米,是帕龙藏布江的主要源头。湖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有伯舒拉岭;湖水碧绿倒影着雪山,湖畔自下而上分别是草场、森林、杜鹃花带,美丽纯净,宛若仙境。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翅膀 on 2010-10-11 at 22:01 ]

DSC02299.JPG (305.98 KB, 下载次数: 55)

DSC02299.JPG

DSC02300.JPG (286.65 KB, 下载次数: 60)

DSC02300.JPG

DSC02301.JPG (321.31 KB, 下载次数: 70)

DSC02301.JPG

DSC02297.JPG (240.02 KB, 下载次数: 69)

DSC0229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6-4 01: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