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19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尤似故人归“——我在新疆南部地区的见闻(四)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321#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02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这样·······
不起眼的一片沙丘。

d92.jpg (170.84 KB, 下载次数: 21)

d9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22#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03 | 只看该作者
也可能是这样·········
无所寻获!

d89.jpg (184.38 KB, 下载次数: 24)

d8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23#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04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挑选几处尚可见大致轮廓的古遗址,呈现给大家(以下古遗址说明文字编辑自网络)
(1)
在喀什某地大约十几公里路程中,沿线可见6-8处古遗址标牌。

d97.jpg (193.37 KB, 下载次数: 18)

d9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24#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05 | 只看该作者
一座保存较完整古城遗址,标牌文字被人抹去!

d98.jpg (198.71 KB, 下载次数: 20)

d9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25#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06 | 只看该作者
(2)
【央达克库都克烽燧】
公元前60年,汉朝在乌垒(今轮台策大雅)设置西域都护府,自此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大业。为了防止匈奴侵扰,朝廷在西域建立了军事报警烽燧线。在今天的库车境内有三条烽燧线,
1,东起轮台西烽燧,西至“盐水沟关垒”(路经盐水沟时看到此段烽燧,损毁严重几乎无迹可循)。
2,东起轮台西烽燧,至新河县“央达克库都克烽燧”。
3,塔里木乡唐王城开始,沿渭干河西行,与第二条烽燧线在科西图尔重合,西接 库木吐拉,东北接克孜尔尕哈烽燧。

d94.jpg (182.29 KB, 下载次数: 28)

d9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26#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07 | 只看该作者
《明史·王翱传》中记载:“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黑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烟叫“燧”。古代互通信息,点火一般用的是狼粪,因为狼粪被点燃的时候,升腾而起的烟非常直而且非常高。烽燧作为古代边防的报警系统,利用不同的暗号,提示进犯敌人的数目,如升起一道烽或燧,就表示来敌500人。烽烽相传,燧燧相接,古时候将士们以此来传递信息,速度甚至比如今的火车、汽车还要快。(原文链接http://hlj.ifeng.com/life/travel ... /02/3094353_0.shtml)

d95.jpg (219.46 KB, 下载次数: 22)

d9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27#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07 | 只看该作者
在以后的唐代,烽燧官吏主要掌管烽燧的保护、修缮和报警。每烽有燧长1至数人,燧卒中必须常有1人轮流守望,其余从事别的防务活动,如积薪、炊事等杂务。”
岑参诗所云:“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是为丝绸之路的一景观!

d96.jpg (152.3 KB, 下载次数: 12)

d9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28#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08 | 只看该作者
(3)
【”轮台为古城“又称“阔纳协海尔”】“阔纳协海尔”在维吾尔语中就是“灰烬中的城”。
汉代西域都护府所在地。

e11.jpg (146.38 KB, 下载次数: 19)

e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29#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09 | 只看该作者
遇到了一只罕见的“沙漠跳鼠”!“沙漠跳鼠”是夜行者以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

e12.jpg (261.3 KB, 下载次数: 25)

e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0#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11 | 只看该作者
”阔纳协海尔“古城(轮台古城)。

e13.jpg (207.18 KB, 下载次数: 22)

e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1#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12 | 只看该作者
轮台古城呈长方形,周长940米,残存的墙基宽约5米,残高1─5米,
古城居黄土台上,中部筑有土墙,将城分为子、母两部分,城墙南北长90米,东西宽约50米,墙厚约2米,残体高 3米,从城垣遗址目视,城门向西处,为汉唐古城遗址
——“这里的动物骨骸碎片遍地都是,感觉是走在骨骸堆上。”

e14.jpg (178.4 KB, 下载次数: 17)

e1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2#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12 | 只看该作者
城墙均为土筑,虽因盐碱化极重,但城墙结构风蚀两千多年后,依然可看清其轮廓,沙铺基层,柽柳、胡杨枝为防潮层,夯土筑干打垒0.67厘米后,再加树枝条拉筋,依次向上打筑而成。

e15.jpg (190.89 KB, 下载次数: 13)

e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3#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13 | 只看该作者
1928年,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到这里考察,根据出土文物确定就是汉代西域仑头国的都城--仑头城。
仑头城又名轮台古城
考证为西汉时”仑头国“的国都遗址,历史上也称其为”仑头城“。

e16.jpg (168.91 KB, 下载次数: 9)

e1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4#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14 | 只看该作者
古城墙的西北角和西南角有豁口,残宽约5米, 考证为城门和营盘古城。

e17.jpg (200.96 KB, 下载次数: 22)

e1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5#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15 | 只看该作者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汉太初三年(前102), 汉武帝为征服匈奴,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讨伐大宛国,在第二次远征讨伐途中,路经“仑头国”国都仑头城,国王关闭城门,不提供粮草,被李广利率部攻破。
第二年仑头城却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劫难。据传说,“仑头国”的国王,不理国事,日夜淫乱、不关心人民死活·······天神一怒之下,一把火烧了仑头城,所以仑头城又叫灰烬城。
《汉书》和《史记》虽没有记载此地人民的传说,却记载了仑头城化为灰烬的事。
——从此仑头城不复存在。
{综上此地有三种称谓:阔纳协海尔、轮台古城、仑头城}

e19.jpg (148.85 KB, 下载次数: 22)

e1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6#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17 | 只看该作者
(4)
【“脱库孜萨来古城”遗址  "】
遗址面积一平方公里,包括古城、烽燧、佛教寺院和墓地等。
据考证,此城为汉至北魏时代的尉头国,唐代的据史德城,亦即“郁头州城”。
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e20.jpg (236.56 KB, 下载次数: 25)

e2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7#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18 | 只看该作者
根据考古发掘情况来看,古城大致可分为内城、外城和大外城三个部分,城墙仅留残垣,内城由山腰绕到山头,周长约756米;外城接内城续到山巅,长约1008米;大外城由外城环绕南山根,长约1668米。在山腰和山顶均可看出由土坯所砌的南北城门的城墙遗址,东侧和北侧尚存部分庙宇遗迹。

e21.jpg (213.95 KB, 下载次数: 24)

e21.jpg

e22.jpg (181.61 KB, 下载次数: 26)

e2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8#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18 | 只看该作者
因清代有樵夫在此拾得唐代“开元通宝”钱,所以当地汉族又把它称作唐王城。同时,因人们见到有九座形似庙宇的遗址,维吾尔族群众就把它称作“脱库孜萨来”,意为“九座宫殿”。这就是该遗址名称的由来。它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古城遗迹。

e23.jpg (225.21 KB, 下载次数: 24)

e2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9#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19 | 只看该作者
(5)
【克克勒玛佛教遗址】
遗址沿山体的北高南低之地势而建,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山的东西两侧,现遗址南部的遗迹已基本无存。

e24.jpg (287.08 KB, 下载次数: 19)

e24.jpg

e25.jpg (173.52 KB, 下载次数: 20)

e2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40#
 楼主|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17-8-19 04:20 | 只看该作者
在遗址上可采集到陶片,大部分为泥质陶,陶色有红及赭色,

e26.jpg (162.39 KB, 下载次数: 21)

e2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5-15 02: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